9 鸬鹚 一、教学要求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2-28
1.了解湖面的景色以及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体会湖面景色的美丽。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其表达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湖面的景色及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第八课《火烧云》。
1.听写词语。
霞光 乘凉 模糊 庙门 笑盈盈 金灿灿 茄子紫 揉眼睛
2.背诵《火烧云》。
二、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鸬鹚)学习这篇课文,也要和学习《火烧云》一样,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画有鸬鹚外形的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鸬鹚的样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舷”“篙”“抹”“囊”“痕”等的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大致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
2.讨论。
(1)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主要讲鸬鹚捕鱼的事。)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鸬鹚捕鱼这件事的?(是按捕鱼前、捕鱼、捕鱼后的顺序讲的。)
(3)按照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捕鱼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段,讲鸬鹚捕鱼;第六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捕鱼后。)
3.请三名学生分段朗读。
五、学习第二段,理解鸬鹚是怎样捕鱼的。
1.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鸬鹚捕鱼的特点。
2.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讲鸬鹚捕鱼的特点的?(第三自然段。)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提示学生说清鸬鹚有喉囊,捕到的鱼在喉囊里,渔人抓住它的脖子把鱼挤出来。)
(2)从“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捕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渔人把竹篙一抹,就是命令鸬鹚下水捕鱼。“只要……就……”说明鸬鹚对这个命令非常熟悉,鸬鹚已被渔人训练得非常听话。)
(3)想象一下,“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话具体说一说。(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要点是:十来只鸬鹚捕了鱼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不断地挤鱼,挤了鱼又甩进水里,甩进水里的鸬鹚捕到了鱼又跳上渔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2.做“思考·练习”3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挂出小黑板,请两人上来填写,其他学生在课本上填写。
(2)纠正填错的地方,再连起来读一读。
(3)体会填进去的词语表达得准确、形象。(学生自由发言,能谈几个谈几个。)
二、再读课文,理解湖面的变化。
1.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了解了渔人是怎样利用鸬鹚捕鱼的。鸬鹚捕鱼前后,湖面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读课文。
2.学生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1)鸬鹚捕鱼前,湖面的景色怎样?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没有风,湖面一点波纹也没有。这是形容湖面非常平静。)
(2)鸬鹚捕鱼时,湖面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为什么会“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因为每只鸬鹚跳下水都会荡起粼粼的波纹,溅起浪花,十来只鸬鹚同时跳下水,湖面上就荡起无数圈的粼粼波纹,溅起无数浪花。)
(3)鸬鹚停止捕鱼,湖面的景色怎样?(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说明了什么?(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点波纹也没有,只是桨划过的地方才有一条水痕。)这句话和第一自然段的哪个句子是呼应的?(“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三、朗读全文,体会湖面的“静——动——静”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四、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各人试背课文。
3.鼓励学生当众背诵。
五、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讨论:怎样把这几个生字写对写好。(特别注意,“抹”的右边是“末”,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稍短,不能写成“未”;“囊”的笔画很多,要写得匀称;“痕”的病字头,不能写成广字头。)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课文。
2.预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