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新课程喝彩 新课程促我成长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3-03
我为新课程喝彩 新课程促我成长
——讲述我的成长故事
东田中学 林海参
我在课改中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洗脑”和“充电”,在专业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中不断地提高自我,成为课改弄潮儿,由衷地发出感慨:我为新课改喝彩,新课程促我成长!
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导学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实际、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感受到新课程教学方式之新,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教师的快乐!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理解,也是这样做的。
《小巷深处》是一篇讲述盲眼母亲对于“我”的养育之恩的催人泪下的文章,在导学中我抛弃了传统的主题、人物形象分析的模式。而是置力于情景的设置,自己先流着眼泪讲述已去世十八年的母亲的故事,让学生说真情故事,有一位同学写的是回忆自己的奶奶病前病后的细节,她是哭着把文章读完的,同学们也被她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听课的老师也哽咽了。接下来让同学在故意设置的障碍下模仿瞎子走路,同时让这位同学说说感受,再启发同学说:“我们这位同学模仿瞎子走路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一位盲眼母亲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养育养女直至大学毕业呢?”然后让同学把母亲倾注在“我”身上的无私的爱的琐事从吃、住、穿、用等去探究,同学们在情境的设置中较快的掌握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连听课的老师都不禁发出感叹:新课程确实好!
《陌上桑》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翻译,再主题、写法的分析,课上起来吃力不讨好,学生不喜欢。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置了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请听:“从罗敷的服饰来看,罗敷家庭是富有的,她干吗还要劳动?”“罗敷才十几岁,为什么有一个四十岁的丈夫,是不是他的小妾呢?”“太守还挺有礼貌的,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参考资料说他荒淫无耻啊?”我惊讶了,但在惊讶中,我不由得想:这才是新课程,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阅读观,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怎样去预习、质疑、积累、交流、合作等。有了实践,我们还应善于反思,课前预测性反思,课中调整导学过程反思,课后全面理性反思。在反思中、在同伴互助下提高自我,促进专业成长。我市的校本教研制度提出的“五个一管理”(每周一个教后记,每周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每周提一个问题),我校的周六研讨的“三必带”(带用品、带问题、带上周工作总结和案例分析),也是着眼于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促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在反思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也取得了微薄的成果,先后有教学反思《扬我个性风采、展我风华少年》、教学论文《试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分别获市第三届教学创新论坛二、三等奖,论文《同新互助是教师走向专业的基本途径》刊发在余文森教授,陈局长主篇的《南安市新课程实验与探索(第二卷)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初探》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