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教版《草》教案3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15

【教学目标】
1、理解草的象征意义2、为学习《海边荒石》做好铺垫工作【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草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下乡的前一夜,母亲取出针,在早已缝好的被子上加密针脚,她不能再为我做什么,能做的好象只有这些,母亲的言语和针线一样绵绵密密素朴无声。望着夜色中孩子渐行渐远,母亲手里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针。”《针》作家: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鲍尔吉是蒙古姓氏,原野则是颇富诗意的笔名,构成“蒙汉合璧”的名字。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原野眼中,就充满诗意唯美的光辉。原野的文章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叙述中有抒情,寻常小事中隐含大美,仿佛是在不经意间,诗意却如江南花针一样绵密的春雨,在轻飘细撒,织出一片桃红柳绿。原野与我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的心中有歌声、有图画、有美和爱,而我们的心里一无所有。 二、  阅读《草》全文,并思考(1)划出文中能表现主旨的关键句,理清各段段意(2)段2“草是绿色的水,在风和雨水里蔓延”,这句话的含义?(3)段3仅一句话,为何将之独立成段?(4)文章第4、5段引用惠特曼和齐白石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1)段1:表现草形似柔软,实则顽强段2:表现草顽强生长和强盛的生命力段3:从视觉到嗅觉,概括草“尽最大的努力活着”的精神和作者的感受段4:引用惠特曼的话,表现草象征谦卑、贫*和民主的力量段5:引用齐白石的话,表现草象征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段6:评价惠特曼的创作,也同样涌现草的精神明确(2)表现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及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精神明确(3)写作角度发生变化。由视觉到嗅觉,由作者对草的直观感受,到作者自身的感受和评价,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明确(4)草象征着一种超脱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揭示了一种“生命——死亡——再生——不朽”的永远循环,这是一种将个人生命与自然万物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生命观,是一种豪迈乐观的生命观。 三、  阅读《海边荒石》,写下自己的感受(150字)【教后记】

    更多精彩文章

    • 《错过》教案5
    • 《夜雨寄北》教案1
    •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基础训练
    •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2
    • 《信客》教案4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4
    • 《春望》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学评估课《保修》教案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 《满井游记》难点例题解析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