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5-03-17

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在紧扣课标高年段阅读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方式读书,不断提高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我尤其抓住了“安南感叹”。
    [案例1]三读“安南感叹”
    片断一:开篇导入
2001年6月1日,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儿童节,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节日的时刻,在非洲南端的南非共和国,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去世了,他是一个普通的黑人孩子,但他却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敬佩。得知他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消息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当天发表讲话
幻灯出示“联合国……小斗士。”
1、指读  “感叹”(感慨、叹惜)
2、“斗士”?(敢于斗争,勇于面对困难的人)——小斗士
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困难,与什么作抗争?(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的艾滋病)
齐读题   “艾滋病小斗士”
3、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他的高度评价     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患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恩科西的成长历程吧。
    片断二:
  感受艾滋病的可怕,品悟恩科西与艾滋病斗争的毅力和斗志后师(点击,屏幕出示安南的感叹):
1、让我们再读安南的感叹,相信你对小斗士有更深的理解!……(除了感叹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敬佩)
2、品味语言,感受“勇敢的声音”
还由安南的话引入      “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
自读5——7自然段,思考:小恩科西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什么勇敢的声音?他说了些什么?读一读,想一想
    片断三:
  再读安南的话
热爱生活,顽强斗争,这样的恩科西让我们所有的人动容,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
1、读曼德拉的话  
面对天灾,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做出了什么榜样?
联系5自然段,练用“不是……而是”,“不仅……而且”练说
2、再次齐读安南的话
不同的引用,分别出现在文章哪?开头结尾,想想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尾呼应,概括、总结、提升)
    [评析与思考]
  在课堂上,“一咏三叹,”三读“安南感叹”以其鲜明的“情”而成为了亮点。学生在读“安南感叹”的过程中,对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先是了解,然后到理解,最后到敬佩,一次比一次理解的程度深,在读中一次比一次的感受真切。
  纵观“安南感叹”,它是一条贯穿课堂的线,是一条写满情感的线,是一条触摸孩子心灵的线。巧妙地抓住了这条线,让这一条主线统揽,注意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切入,取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更多精彩文章

    • 《学会看病》教学案例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分析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案例与反思
    • 《杨氏之子》教学案例
    • 《白杨》教学案例
    • 《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白杨》教学设计
    • 《我也是普通一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南泥湾开荒》阅读练习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