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3-2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该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B=55°,那么∠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引导观察。

    1.按照课本第30页“探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量一量并观察,OA与OC、OB与OD的关系。

    2.在如课本图12.1.3那样的旋转过程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 OD的关系了吗?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OA=OC,OB=OD。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性质。)

三、应用举例。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O=OC,OD=OB,AB=CD,AD=BC。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对边相等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相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本题应让学生回答,老师板演。注意条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C=26厘米,BD=20厘米,那么AO=(    )厘米,OD=(     )厘米。

    2.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3,BC=4,AC =6,BD=5,那么△AOB的周长是(    ),△BOC的周长是(    )。

    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8厘米,BC =6厘米,△AOB的周长是18厘米,那么△AOD的周长是(   )厘米。

     4.试一试。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度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得到平行线又一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练习。

如图,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I1、l2之间画出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课本第34页练习的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问题?

七、作业 

补充习题

 


    更多精彩文章

    •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 初中数学第二册教案
    • 平移的特征
    • 旋转的特征
    • 第二册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 《平行线特征》一节教学实录
    •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设计方案(一)
    •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设计方案(二)
    •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1
    •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 数学课优秀课例--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教学案例
    •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与评析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