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电子阅览”的课程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6

静教院附校   陈娟萍

 

一、课程设计

1、依据课程标准

根据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学生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这一条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阅读,即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的课程,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单靠学校里的几节语文课,单靠老师的传授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网上可以阅览的书很多,有故事类的,有童话类的,有散文类的,有小说类的,电子阅览期望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掌握各种信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

 

2开设本课的目的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课外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八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的。开设这一门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让他们把玩游戏的精力逐步放到阅读上,利用网上资源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本课程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了解一些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一些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③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具体内容:

1、要求学生选择俩位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阅读,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2、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读后感或用word完成介绍现代作家作品的电子小报。

 

四、实施方式:

1、首先让学生网上阅读,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2、写读后感

3、课内学生作品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扩大知识面。

 

五、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主要依据:

1、参加活动的态度

2.能否按时交作品

3、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评分标准以等第的形式分三等:好、较好、一般。

 

六、资源利用:

学校资源、教师资源、网络资源

 

七、本学期主题和时间安排:

 

周 次

主 题

内        容

1

4、5

网上阅读

了解我最喜欢的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2

6、

写读后感

把自己的感想写成文字

3

7

互相交流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4

8、9

网上阅读

现代作家作品

5

11—12

写读后感

现代作家作品简介

6

13、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7

14、15

网上阅读

现代作家作品

8

16、17

制作小报

现代作家作品简介

9

18

总结

自评、互评,完成个人小结

                                                   2006、1

                              

    更多精彩文章

    • “节外生枝”:语文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
    • 诗词教学拓展:诗词平仄对照--平水韵部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