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第四课时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12

教学内容:课本p112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开展课前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正确的填写。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3、能按要求画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直条表达不同的数据
教学重点:做好课前调查工作,学会画统计图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
2.了解课前小组调查活动情况
二.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1、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图中提供了什么信息
读一读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并在小组里说说。
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对于“这个班至少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算出每项操作技能一共合格的人数。2、比一比,哪一项操作技能合格的人数最多?3、这个班的学生一定是48人?有可能比48人多吗?有可能比48人少吗
指出:除教材提出的问题以外,还可以讨论“哪些操作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操作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操作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操作技能男、女生水平比较接近。
2、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课前调查指导:先读表中的项目,按男、女组分别收集每项数据。
各小组分别交流自己小组调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合格情况。并说说调查活动的过程或体会。
学生填写统计表。有项目没有的,可在空格内画斜线。
完成条形统计图。按男左女右画出只直条,并正确确定各个直条高度。然而涂上颜色,最后标上数据,写上日期。
3、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根据整理好的数据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统计图应该怎么画?
明确:1、先要分别算出本学期各类图书的借阅总数;2、根据再次整理后的数据完成的条形统计图是单式统计图。
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更多精彩文章

    • 第5课时 2、5、3的倍数的练习 导学案
    •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 五下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4. 约分 第二课时
    • 第九册 6 统计与可能性 第1课时
    • 五下总复习电子教案 第二课时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五下总复习电子教案 第三课时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 第二课时 分数单位
    • 第七课时: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 第九册 5 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 小数除法的意义
    •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