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研究课)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13
上课内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科 目语文所属年级 ( 四)年级 (下 )册备课者须靓玄一.教学目标:我的修改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故居、樟树、崇敬、稠密。 3、会用“崇敬”、“稠密”、“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情感与态度: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2.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宋庆龄的图片、资料,制作ppt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1、 同学们,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美丽、端庄而又慈祥,你认识她吗?(出示宋庆龄图片)她曾经担任新中国的名誉主席。她就是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板书:宋庆龄)。学习生字“龄”。2、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宋庆龄就住在这里。(出示故居图片)这座白色小楼就是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上海的故居。(板书:故居)老师结合图片介绍:这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边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 3、 当年,周恩来同志觉得这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这句话,引读)(板书:舍不得) 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补齐课题)谁来把课题读好?指名一至两位。一起来读读。二、 初读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打开课本,读通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1、出示自读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樟树 繁衍 劝说 搬家 稠密 蓬蓬勃勃 石榴 崇敬 瞻仰 抗拒 仍然 枝枯叶落(着重指导带点字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交流学会的词语。 稠密:多而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地看。 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请大家再看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文章的重点就是写樟树,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看看那几段重点写了樟树?(4、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精读1-3自然段,感受喜爱 1、出示樟树的图片:两棵树在宋庆龄奶奶眼里是什么?谁能把她的喜爱读出来?当你读到“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时,请你想想,宋庆龄会在这两棵树下干什么?(指导交流) 2、指导朗读。 3、一到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啊,这样写能不断引出下文,加深对樟树的印象。 4、那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崇敬 瞻仰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3、仔细读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写人们参观宋庆龄故居的心情。第二组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过渡: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4、5自然段。)、二、新授:(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再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圈画画,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它的生长特点。相机板书:“蓬蓬勃勃”。 2、 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1)体会枝干“粗壮” 出示图片:如果此时这两棵树就在你眼前,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两把绿绒大伞,远看像两朵绿色的云朵。)从它树冠的大体会到了蓬蓬勃勃。你能把这种“大”读出来吗?(指导朗读)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蓬勃生机?(2)体会树叶“密 ” 、 “绿” 指名学生说,体会树的稠密,密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绿得发亮”问: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叶子绿油油的,好像有油要冒出来,樟树的生命力很旺盛)你喜欢这绿油油的樟树叶吗?谁愿意来读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写叶子的话。 (3)是呀,这可是两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樟树啊,它至今依然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一起来读1-2句,真是蓬蓬勃勃。这种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学习第三句话) (4)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樟树的生命力很顽强)谁来读好它?指名读第3句。 (5)小结:是啊,樟树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听听,这是多么顽强的樟树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手句话吗?(6)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 4、读着文章,我们知道了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所以,当周恩来同志劝她搬家时,她不肯,说——引读“我舍不得…….”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那么,还有什么让宋庆龄舍不得呢?(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2、樟树的高贵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再读第五小节,圈圈画画学。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香气能拒虫,(板书香气拒虫)追问:你从哪里读到的?学习:“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过渡:香气还有什么特点呢?(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你从哪里读到的?学习“而且樟树本身却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3、引读,是啊!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散发着香气,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依然……当它被砍伐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还是…… 这就是樟树的的特质,这就是它的高贵之处。你家里也能发现樟树的踪迹吗?(樟木箱、樟脑)樟木箱里放些什么?(贵重的丝织品、羊毛衫等)哦,是利用樟木的香气来拒虫。 4、是的,在医生做手术的缝线里,在编织渔网的丝线里,在各种胶卷胶片中,都有樟树的身影、味道。不管它以哪种形式存在,虫类都怕它,只要这木质——,虫类就——。引读这句话。 5、这节是写樟树的香气能拒虫,又为什么要写其他树招虫呢?(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樟树的特点) 6、小结:是呀,这一节通过对比的写法,更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7、再次小结:文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难怪劝宋庆龄搬家时,出示“她不肯,说——” (三)加深理解: 1、那么宋庆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了解她吗?学生交流资料,根据学生了解相机引导: 宋庆龄帮助孙中山闹革命。(她也是一个革命的先行者!) 宋庆龄曾经帮八路军送过药品。(她是抗日的先锋!) 蒋介石和汪精卫曾经用许多钱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绝了。还把他们狠狠地骂了一通。(立场坚定。)宋庆龄支持抗日,常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装着两颗子弹的信,信里写着:警告你,子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完了,坚定地说:“我是不怕他们的!”你从这段资料中感受到了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无论是金钱的诱惑,还是死亡的威胁,宋庆龄总是那么立场坚定,坚强不屈。板书“坚强不屈” 在文革期间,反动势力四人帮妄图取消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闻讯立刻驱车前往,四人帮听说后只得悄悄地溜走了,这件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新神话”。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反动派很惧怕宋庆龄)是呀,正是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吓退了嚣张的反动势力!板书“一身正气” 2、(出示照片 )同学们,你觉得站在我们面前的宋庆龄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 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支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4、今天,她虽然已经不在了,人们总是——出示第六小节,引读学到这里,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其实,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看到了她的——指读板书: 顽强不屈,看到了她的——一身正气,看到了她——奋斗的一生。5、总结写法:作者借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从樟树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宋庆龄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此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去缅怀她的丰功伟绩。(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6、指导背诵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舍不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顽强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香气拒虫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再次朗读课文。 3、学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一个人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