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14
教学目的: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失母之“恨”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b、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看能不能把这一自然段读成一个字?
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4、通过理解、对比、总结出“恨”最确切。
5、又一次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失母之“恨”。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1、为什么作者凄凉会少了而甜蜜多了?
2、此时夜完全黑了,外面完全的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静了下来?哪一个词告诉我们?
3、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
4、体会一个“糊”字。
(二)触景生情
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会高兴得不得了?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作者看到房东太太这样,他的心会想些什么?
4、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5、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6、串这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四、梦中寻母
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哪一个字注定季羡林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
3、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五、总结升华
1、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恨
母亲 寻
糊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失母之“恨”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a、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b、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看能不能把这一自然段读成一个字?
3、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语句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4、通过理解、对比、总结出“恨”最确切。
5、又一次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失母之“恨”。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1、为什么作者凄凉会少了而甜蜜多了?
2、此时夜完全黑了,外面完全的静了下来,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静了下来?哪一个词告诉我们?
3、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
4、体会一个“糊”字。
(二)触景生情
1、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会高兴得不得了?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作者看到房东太太这样,他的心会想些什么?
4、请你拿起笔把你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5、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6、串这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四、梦中寻母
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哪一个字注定季羡林看到母亲一定是模糊的。
3、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
五、总结升华
1、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恨
母亲 寻
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