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最佳路径》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03

《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一日,他来到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沿路有很多人叫卖葡萄,却很少有人停下来买。一位因年迈而无力看管的葡萄园主,便在路边放了个箱子,路人只要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上路,结果这位老太太的葡萄总是第一个卖完。倍受困扰的格罗培斯因此事受到启发,于是在迪斯尼乐园撒下草种,提前向游人开放。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的道路,格罗培斯便根据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路径。这一设计在1971年被评为最佳设计。

读完此文,我深有感触,尊重、信任、自由、灵活,是我对本问最真实的诠释,尤其是自由,体现得最为明显。严格来说,这条路径设计者是游人们自己,而格罗培斯不过是尊重了人们的意愿而已。

说到自由,我不禁又想起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现象。新开不久的溧阳大润发超市与对面的公交车站之间,隔着一条宽阔的双向车道,车道之间分布着漂亮的绿化带。而今,这漂亮的绿化带上面已被踩出了几条窄窄的小道,就像在脸上留下了长长的伤疤,很是醒目。然而,这却不是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人们的“自由”,而是顾客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的一条“最近路径”。想到这里,我不禁眼前一亮,这么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资源,我可得好好利用一下。

课堂上,我适时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情况,果然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我觉得人们这样走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样少走了很多弯路,人们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开局不利!不料又有同学站起来为他撑起了腰:“我甚至还认为这是一条最佳路径呢。因为文中的路径正是受到游客的欢迎才被评为了最佳设计,而这条路不也受到顾客的欢迎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受到课文内容的影响,还是有人故意唱反调?我连忙问:“真是这样吗?”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反对声。“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不能随意践踏。”“人们这样走是横穿马路,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这种行为不文明,我们绝不能这么做。“那不让人们走这条路,岂不是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了吗?”我笑吟吟地问。“不!我认为安全更重要!”“对,我宁愿多走一些路,也不愿被人说成是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是呀,多走一步路,少踏一片青。”……通过这些讨论,同学们都明白了真正的自由和随意是有区别的,至少它还要受到诸如环保、安全、交通等的制约,也许还会有很多。

先前的那两位学生似乎还不太服气:“那人们去大润发购物,背着很多东西,在一个道口一个道口之间绕来绕去的去对面乘车,岂不太麻烦了吗?”不等他说完,就有人脱口而出:“可以改造!改进一下就好了!”我示意他站起来慢慢说。“可以根据人们踩出的痕迹,在地面上画出人行横道,这样顾客不就又轻松又安全了吗?” “对,也可以架天桥。”“不!架天桥成本太高了!”“可以挖地下通道!”……

此时,建什么,怎么建,都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用一个活生生的现象去引导大家认识和意识到了这么多,我已经很满足了。

    更多精彩文章

    • 6.最佳路径
    • 最佳路径说课稿
    •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 6.《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 《最佳路径》教学实录和反思
    • 最佳路径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 《江南春》与《春日偶成》教学思考
    •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杂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