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羔羊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05
一只羔羊在草地上的行走的姿态,总是让我着迷。我常常因此想到自己读书的样子,觉得自己真的就象一只啃食,因为读书时我是温顺的,一副进食的样子。
爱好在文字里穿行。在这个满世界烟酒的空间里,对文字的爱好已成为我的致命。与我所生活的社会相比,文字的境地是干净多了,静静躺在书本里的文字,犹如遍地绽放的花朵。你行走其间,喜欢的,可以多看两眼,也可以在她身边蹲下来,仔细观看;不喜欢的,你扭头就走,她也不会拖住你。高深的哲学是山岗,你可以登高愿望,尽管在阅读时有爬山一样的沉重与艰难。抒情的散文如一片草原,有和缓的起伏,有看得见却走不到的地平线。诗是从悬崖跃下的瀑布,给你带来跳跃和惊叹。
汉字的象形性会意法,赋予其不同于别的文字的画质美感,一个字就是一幅她所要表达说明的图像。一个走入汉字的读者,文字经由眼睛的摄入后,转化为一幅幅画面,串起画面的情感,是由读者内心生成,读者的情感在这些文字(画面)之间起到了串联的作用,而文字则决定着读者情感的起伏波动、悲怆喜悦的情绪。一只羔羊在这样的草地上迷途忘返,是很正常的事。
书的著者也是有高大与渺小之分,托尔斯泰、鲁迅这些人就是书海中的高山,须仰视才见,时光是他们身边的雾霭,久远的岁月是挂在他们身上的的凝露蛛丝。渺小的著者众多,却总是昙花一现,他们的书籍就如尘埃垃圾,于是,时光在不断淘洗,让无用的书籍在岁月的消浊中剥离、汰尽。渺小者也能获得一时的虚名,那不过是借“当代”这一时光的“死角”,谋取短暂“功名”,大众对当代的短视因为社会的“喧闹”被一再加重,因为,一片树叶放在眼前,是足以遮目的。
文字所背负之物有丑陋与洁净之分,却非文字本身决定。黄色书籍是被明确认定的丑陋,还有一种不易被人指认、但却阴暗丑陋的书籍,就是那些某个政党的说教书籍(这类书籍常常是强制人去学习的),典型的就有希特勒《我的奋斗》,我将其归入丑陋之列。洁净的书有《道德经》、《复活》、《心灵史》这样的书籍,她们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
书房是我的庭院草地,我是一只情绪波动的羔羊,在这里,我的喜怒笑骂可以自然流露,没有人干涉。文字的不同组合,彰显出不同的情绪和色彩,道德的,悲悯的,甚至是高贵或卑下的,喜剧带给我笑容,悲剧让我流泪。一只羔羊的情感在文字里起伏,一个文字构成的情感通道就这样打开,真有点天眼开的感觉。一个个人物在文字的铺排中,多层次地呈现,似乎比现实更真实,在内心酿造出悲喜交集的虚拟感情,并由此丰富人生,被人们看作一个有情意的人。就在这样的阅读中,一个人的心灵在世俗的巷道里提升,远离污浊。
庭院之外的书世界里,不再是、也许从来没有是一片无边的肥腴草原,我随时能看到一片片象秃头一样的区域。不过近来寸草不生的地方少了,一些变异的没有名字的草却在疯长,它们的和形状、细胞生长分裂都改变了,生长速度极快,占领地盘的能力很强。让我想到和猪一般大的老鼠、两个脑袋的人。人们将其中几种常见的类型命名为“木子美”、“九丹”。我觉得“木子美”“九丹”更象被植物界称为“植物杀手”的加拿大“一支黄花”,它一株可迅速繁殖两万余株,侵占大片农田,在农民眼里臭名昭著。然而因其花朵娇艳动人,不仅频频出现在各类花店,而且被当成花篮里的“宠儿”,特别畅销。 目前,我国正全面进行铲除、扑灭。可是,书世界的“木之美”其“下半身”的蔓延何时消淡?大自然真的被破坏了,再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一批批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会把蓬勃的“木子美”看作书世界的正本,进而拜为传统。所以一旦在外面发现好的书本植物,我立即将她移植到自己的庭院来。
我一向不能理解所谓对读书方向的确定。我认为一只羔羊在一片草地上的啃食,是顺嘴漫游的,嫩草从来不会排列出一个方向,只有在回顾中,这只羔羊才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晌午的享用中,已经被草引到了河边。所以,我很漠视某种思想的训导与牵引,我对学习某某思想的反感证明着一只羔羊散漫的本性,我想,这就是文字本性的自由性与美感。
常常能碰到我的熟人,林冲是我很愿一遇的,我们能一同在《水浒》里倘佯许久;张爱玲又是我极喜欢的作家,她从自己的文字里凸现,我渐渐被旧上海的情绪淹没,仿佛站在三十年代灯红酒绿里,身边是面目模糊的灰色身影匆匆游移,忘记身出何地。我总把黑塞《荒原狼》的主人公看作我自己……这就是历史的味道吧!文字的符号意义不会因此磨灭,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张扬。与现代化的电视电影传媒相比,我感受到了文化本身的纯洁性,虽然文字的背面是我不知道、也不奢望穷尽的疆界。文字从来就不是士大夫的道德文章和贵族嗜好,文字应该是万亿人的声音和话语。
字典等工具书是我在野外作业 时随身携带的小镐小锹,因为在遇到一些地下有甜美根筋的书时,我是不满足于地面叶片的,我会象一个贪吃红薯的猪,将地面拱翻得一片狼藉。
每一次外出,我都要带回一些新书,作为我阅读的食粮。书籍的更新就是这样进行的,经过阅读,书里难免会出现那种稻田里的稗草,就得把它当做废纸卖出,化为纸浆。这样的“稗草”太多,因为,文字既是沟通的渠道,也是强权的借口。这就有了文字疆界内荒凉的另一面。强权文字是带有锯齿的草,它会隐藏在美丽的草叶间,让你的贪吃的嘴巴鲜血淋漓。一只老年的羊是有识别能力的,但对成片连亘的锯齿草(甚至是荆棘)也无能为力,它们知道,那是强权的又一次侵占,从来不是草原的奉献。强权文字是没有生命力的,阅读才是书籍成活的营养,于是,被占据的区域在它们枯萎后一片荒凉。一只沿着草地觅食的羔羊,被一片荒凉拦阻时,它会回忆起这片区域曾经有过的丰盛。是荒凉培养出羔羊沉思默想的习惯,羔羊们沉思,在沉思中,体会到思想的权利和快乐,这是羔羊的“反刍”。
在草地上倘佯,我很乐于与一些同伴交流,他们是些善于反思的羔羊,是些被人们称为知识分子的人。他们以一种不屈的姿态抵制强权,他们不是食用而是用嘴巴将那些荆棘拔去,所以他们的嘴巴常常伤痕累累、豁齿兔唇。这些一些人在传承文化、守护精神价值、维护社会良知,他们的行为超越各种狭隘的功利关系,在超越和设计中,寻求归纳出社会公理和精神价值。摩罗说:“我们不只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生物意义上成为人类生命的全息体,而且以自己的精神人格全息着人性的全部意蕴。从这一刻起,我们的每一次受难都不再仅仅是为族类所作的牺牲,而首先是为了我们自身的精神需要。我们的每一次痛苦都不再仅仅是个体的挣扎,而是折射出族类对于尊严与幸福的渴望。”
我是一只热爱草地的羔羊,常常在肚子并不饿时,在文字里倘佯,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象个摘玉米棒的猴子,手里的书不时换着,却没有进入一个故事,也没有和某个人物交谈,只是在他们中间穿行着,遇到唐晓芙这样的倩倩美女,我会流露出些许留连,碰到一个李逵这样的莽撞大汉,我会侧身让过。有时,我会在这样的浏览中,歪在躺椅上睡着了,任窗外的阳光在颈脖上爬过,那多象一只在草地上熟睡的羔羊。在我熟睡时,文字静静的,一点不会打扰我。
还有无数的、几乎是泛滥成灾的这类书籍,要求我们学习领会,真正好的文字是我嘴边的草叶,她从不寻求宠爱,没有虚荣的卖弄、浮华的炫耀。浅薄的低级趣味,是作者的过错,因为那不是真正生命的体验,也就不是可口的草叶了。我讨厌那人为垒起的土岗上建立的谎言圣庙,一只羔羊是闻不得神庙气味的,对纯天然生长出的草叶那甜美滋味的向往,是每个羔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