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感受快乐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5-20

共沉共浮。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穿透语言表意,深入文本里层,探究文中滋味,在忘我的投入中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的自然默契。
  如《雨点儿》,全文语言凝练,文质兼美,读来朗朗上口。摒弃烦琐的分析,让学生自主研读、交流,以读代讲,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积累,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美、韵律美和花草树木的生命美。一是让学生品尝“雨点儿”的动景,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读出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可爱美丽,读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揣摩作者发自内心的惊叹:“这是可爱的雨点儿,这是喜爱花草树木的雨点儿,这是热爱大自然的雨点儿。”进一步体会雨点儿可爱,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二是让学生领悟“雨点儿”的作用,感知万物之欢。读出小草、小花的茁壮成长情形,体会小草、小花愉快的心情。小草争春,小花争芳,多热闹的景观!置身这样一个勃勃生机的自然之景,大家都深深陶醉了。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情感的共振才能带来阅读的愉快。
二、在主旨意脉的流动中享受阅读的美趣。
  文学作品的美是作为一个整体所焕发出来的神韵,是意象所辐射开发的趣味,是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灵气,因此,在阅读时应关注作品前后贯连着的主旨、意脉,关注言词间渗沥出的情趣、睿智,关注直观的表象后潜流的思想、信念和追求。阅读切忌肢解,把文章划切为字、词、句,文章之美荡然无存。西方的一位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只是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也就是说,如果处处以逻辑的眼光、实证的心态、技术操作的手段去对待文中的意象,再美的文字也会变得枯涩无味,寡情少趣。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爷爷爱护小树,小树关心爷爷的故事。全文只有50多个字,没有更多的故事情节,只有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浓浓的环保意识。老师要善于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去欣赏,去体验文章中的无穷内涵。我没有做剔骨剖肉的分析,我抓住“小树不冷了,爷爷不热了”这一课文要旨,以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渐仔细领悟,向学生渗透的是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整节课,我不是一问到底,不是满堂灌,而是组织学生游戏、阅读,学生或读、或划、或思、或问、或议。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我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对文章的主旨也就领悟透了。一节简单的课,可能会把环保教育讲得空洞;而当把全部的真情和挚爱融入到作品的意象之中,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艺术的熏染。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真正魅力。
三、在个性化的多向思维中享受阅读的理趣。
  文学作品借以形象说话。阅读者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决定了解读、体验和阐解作品的意义带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文学的精彩之处,也是文学的诱人之处,硬性的“统一见解”是不符合阅读的规律的。教师既不能以参考书对作品的主题的阐析,对人物的解读,对结构运思的评判作为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的惟一尺度,也不能过分引导、漠视了学生在阅读思维上的差异,忽略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更多精彩文章

    • 让孩子快乐的阅读
    •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
    •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活动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感受
    • 感受一年级——《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 《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教学反思
    • 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项链》教学反思
    • 享受诗意的美
    • 快乐的识字教学
    • 我学习,我快乐
    • 新的教学,新的快乐
    • 《数金鱼》教学反思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