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案例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5-21
老师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赵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宋涛。
因为宋涛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宋涛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点陈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宋涛、赵小艺、陈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以上这个环节教学完成后,我觉得这节课让自己满意的地方有如下两点:
一、自主和谐的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乐土。本节课,我始终以自己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为身份,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体会文本,一起感受人物,一起咀嚼思想。课堂就是学生文本感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个性展示的平台。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感情诵读,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学生充分的读,就是对文本最好的解读。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的方式,有快速读、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引读等;读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有经典语段的诵读;有重点语段的感悟读等。学生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我想他们的理解绝不仅仅是文本表面的内容,而是深层次的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