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教会大分裂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16

公元11世纪,基督教公开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这一事件被称为基督教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的内部分歧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在于教会上层的争权夺利。自从基督教被尊为国教,罗马帝国就极力从各方面扶植它,教会可以免缴租税,教徒可以免服兵役、摇役;此外,政府还从国库拨款修建教堂,没收异教徒财产转归基督教会,等等。这样,在罗马政权的扶植下,基督教会迅速成了帝国境内新的大土地领主。随着教会的世俗化,其权力也不断扩大,教会不仅掌握了统治教徒的全部权力,而且可以影响到世俗权力。教会的优越地位不仅使教职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而且引发了教会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在基督教兴起最初的四个世纪中,教会内部本无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使教会权力非常混乱。为了加强教会统一管理以利于社会稳定,公元38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赋予罗马、亚历山大、安提阿、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五大教区的主教以更大的权力,其中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以其首都的地位使两区主教更居各地主教之首。这次权力分配使他们逐步成为西部教会和东部教会的领导核心,从此以后,这两地的主教便开始了争夺教会最高权力的斗争。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以罗马为首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罗马帝国,削弱了联系东西教会的政治纽带,使两地主教的斗争更趋激烈。罗马主教以其地处帝国的旧都,且罗马是耶稣使徒彼得和保罗所创立,因而要求取得整个基督教会的领导地位,并以怂恿西罗马皇帝为自己授权取得法律依据,以向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加冕来扩大影响。而君士坦丁堡主教以其居于新都为名,要求与罗马主教平起平坐。公元1054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派红衣大主教到君士坦丁堡投下诏书,宣布革除其大主教迈克尔·凯鲁拉旦的教籍;后者则立即召开宗教会议,也宣布革除罗马教皇的教籍。至此,东西教会正式分裂,西部教会以“普世性”自诩,称公教,即现在的天主教;东部教会以正宗自居,称正教,因其居于东部,因而习惯上称为东正教。

    更多精彩文章

    • 宝贵的东西
    • 纸短情长
    • 人生手记
    • 讲价的秘诀
    • 名人轶事c
    • 国上之国—罗马教会
    •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户口发展趋于停滞
    • 楚昭王仁让,白公胜乱楚
    • 亚历山大大帝因何而死?
    • 托尔斯泰弃家出走原因何在?
    • 《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千古之谜-休闲文摘
    • 圣诞节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