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有什么关系?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1-25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是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营建的林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三年 (1887 年) 前后开工重修, 作为慈禧游乐怡养的夏宫.由於国内外矛盾尖锐复杂, 加上清廷财政拮据, 营建工程开始是秘密进行的.致光绪十四年二月以前, 东宫门、仁寿殿、玉澜堂、长廊、排云殿、十七孔桥等主要建筑有的已部分竣工, 有的正在加紧修建.这时, 京城里开始流传着种种传说.为了杜绝人们非议, 清廷於光绪十四年二月一日发布上谕: 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 作为慈禧还政撤帘后的颐养场所.这样, 营建工程就公开化了.上谕中又声称营建工款都出自`节省羡余', `未动司农正款, 无伤国计'云云.如此欲盖弥彰, 反而更引起人们的猜疑.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 避居日本的梁启超首先在《瓜分危言》一文中揭露: 甲午战争之败, 是由於清廷挪用海车经费修建颐和园之故.梁氏以他那富有宣传鼓动的笔调写道: `括全国之膏血以修国防, 而其实乃消磨於园林土木之用, 莫之或知, 卒令一蹶不振.割千余里之辽、台, 偿二百兆之金币;元气尽断, 国丑全露.'於是舆论大哗, 各种说法一时充斥野史谭荟.曾任光绪帝太监的王世龢, 由於内廷大修, 内务府颇获厚利;续修西苑, 奉宸苑堂司大饱私囊.海军衙门看见如此得益, 便谋修颐和园, 动款3000 余万两白银.海军中人池仲祜也说, 海军款2000 余万尽数输入颐和园.《清季野史》甚至声称, 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达8000 万两.后来, `颐和园系用海军经费修建, 北洋海军因此不振, 失去发展机会'的说法便被许多近代史专著广为采用.
由於海军衙门档案早已佚失, 颐和园与海军经费的关系实难武断.但通过各种奏折材料, 人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通过细心考证, 统计核算, 对挪款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虽未最终定论, 却比稗史口碑距真相更为接近.
颐和园工程究竟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目前能确凿断定的有如下几项: 光绪十四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45.75 万余两;从光绪十五年起, 每年从海军经费中挪银30 万两 (至光绪二十年共180 万两) ;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年克扣南北洋将士员弁薪粮及东三省练兵军饷平余银共80 万两;光绪十七年八月挪用出使经费100 万两, 由海军存津款项生息归还.总计约400 万两.另据统计, 新海防捐 (清政府以海防为名, 开捐鬻官) 被挪至园工的, 总数在350万两以上, 这些数据虽不能揽括全部, 但从奏折内容排比分析, 似乎不会遗漏很多.据此推断, 海军经费挪用总数, 不会多於1000 万两.
有人进一步提出, 颐和园工款来源渠道很多, 据萧一山《清代通史》所述, 就动用户部杂款700 余万两, 土药 (内地产鸦片烟) 税1000 余万两等等.光绪十四年前未发现海军大宗挪款的记载.而园工的主要部分已初具规模, 也是重要的旁证.由於工程是由海军衙门大臣奕譞、奕劻主持, 所以给人以海军衙门即为颐和园工程处的印象.认为园工全系挪用海军经费则不对的.所谓动款3000 万两, 可能是整个工程的全部费用.
有人试图从海军历年经费支出的角度来反证挪款问题, 北洋海军光绪元年至二十年间, 共支银2130 余万两, 从未间断, 另外, 历次购买舰支银800余万两.仅仅为建立并维持北洋海军, 清政府就耗资3000 万两.从历年筹款过程可知, 海军经费会集是十分困难的, 而海军衙门还要负责南洋海军经费, 并每年拨款百万以充东北练饷.在财源十分拮据的情况下, 从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间, 还要另外再筹3000 万两 (即每年400 万两) 去建造颐和园, 是不可想象的.
有的研究者认为, 颐和园营建中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经费, 但海军发展受阻不能完全归咎於颐和国工程.光绪帝婚礼耗资突破预算竟达500 万两, 户部又因黄河决口, 拨郑州河工600 万两, 山东河工200 万两……经费窘迫, 可想而知.光绪十四年后, 朝野普遍认为北洋海军已经成军, 出於多种因素, 户部十七年决定南北洋海军停购外洋军火两年.不能撇开全国财经状况, 把海军停止扩充仅仅归结为慈禧私人的纵欲享受.颐和园工程与海军经费的关系究竟如何, 还有待於人们进一步弄清.(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