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能手—猫头鹰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29

1981年的冬季到1982 年的春季,在我国河南省的商丘市区和郊外,突然飞来了几百只猫头鹰,它们白天停歇在大树上,傍晚便开始觅捕猎物。清晨,到处都是被撕碎的鼠皮和死鼠的残骸,象是一片刚刚结束战斗的疆场。猫头鹰统称鸮鸟,是一种猛禽。全世界有133种,在我国有20多种,有雕鸮、长耳鸮、短耳、红角鸮、领角鸮、草鸮等。据苏联鸟类学家的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捕杀田鼠1000只左右,而一只田鼠一个夏天要糟蹋粮食1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为人类保护1吨粮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数字啊!那末,猫头鹰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大的功绩呢?首先,要归功于它的那双在黑暗中能看得清清楚楚的眼睛。绝大多数动物眼睛的虹膜里,都生有可以控制瞳孔放大和缩小的两种肌肉,光线强时,收缩肌肉起作用,使瞳孔变小;光线弱时,放大肌肉起作用,使瞳孔变大。而猫头鹰的眼睛里,只有放大肌肉没有收缩肌肉,所以它怕光,只是在夜间才出来寻食,这正好与老鼠的活动时间相吻合。另外,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很多能在较弱光线中起作用的圆柱状细胞,而不具有能在较强光线下起作用的园锥细胞,所以夜间虽然光线很弱,它仍能清楚地分辨周围的事物。
     其次,要归功于它的两只灵敏的耳朵。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象人一样的耳廓。它的听觉神经非常发达,听觉神经细胞数量比一般的鸟类多好几倍。它停在树顶上,就能听到远处草地上一只小鼠轻轻走动的声音。在搜索猎物时,听到声响后,它便一转头,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发生差距,由此正确分辨出声源的方位而后迅速出击。第三,要归功于它那转动灵活的脖子。它的脖子能旋转 270°,是任何动物所不能相比的,确保它的耳目能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面积地搜捕猎物。第四,要归功于它那柔软的羽毛。它的羽毛十分柔软,在翅膀的羽毛上长有密生的羽绒,因此在飞行时所产生的声波频率竟小于1千赫,几乎是没有声音,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都不能感觉到这样低的频率,这样无声的出击,猎物不能察觉到,不知不觉的就被擒了。再加上它那锋利如铁钩的嘴和爪,一下就把老鼠抓住囫囵吞下,过几小时以后,再把不易消化的残块吐出来。猫头鹰对老鼠,即使是吃饱了,也照捕不误,决不放过,真不愧是捕鼠能手。可是,这种益鸟长相可怕,两眼又大又圆炯炯发光,两耳耸立象神话中妖怪的双角,叫声又特别阴森凄凉,再加上飞时无声只有黑影一闪,因此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认为猫头鹰是报丧鸟而加以捕杀。如今,我们不但应为它恢复名誉,并且要加以保护。再说,据鸟类学家的统计,猫头鹰的自然死亡率很高,每年约死亡25%;且幼雏之间有严重的同类相残现象,存活率只有1/3,所以若不加强保护,便有灭迹的可能。

    更多精彩文章

    • 灭虫的能手
    • 去污能手-蛋白酶
    • 食品工业中的能手—食品微生物
    • 水中“美妙的音乐会”—鱼的发声
    • 虱子这个害人虫
    • 雷达与反雷达—谈蝙蝠与蛾子
    • 昆虫隐身术的启示
    • 大熊猫会灭绝吗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