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作文得高分?高考评卷老师的选择令人震惊(3)

来源:写作技巧发布时间:2012-10-22


   
这两篇文章在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上并无大的差别,不同的就是面对同一事件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对这些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也应当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在作文评分者这个“裁判”笔下,它们却有了对与错、优与劣之分。选择拼搏、奉献的往往得高分,而儿女情长的却不被人欣赏。所以,一般情况下,评卷者在心灵上肯定的是理想的、高尚的,而非人情的、平凡的。 
   2003年6月,那些评卷者还会再次相聚,用他们的朱笔宣判几十万人的命运。  高考作文评分老师绝大多数为中学语文教师,他们中有50多岁的,也有20出头的;有来自偏远山村的,也有发达城市的;有经常舞文弄墨的,也有从不提笔写作的;有饱读诗书的学者,也有只读教参的教书匠。要让这些学历参差、观念各异甚至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人用同一把尺子度量几十万人的作文,确实是难乎其难的事情。但是,目前的评分办法确实已暴露了种种弊端,误导着中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做人教育,是到了要好好反思、大力改革的时候了。 
   思考之一:作文评分那么强调“立意”,以“意”统率一切的做法,是不是已经偏离了语文的轨道?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文以意立,自古皆然。这个“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人的观点和情感,不能只是政治理想、时代潮流、高尚道德。    
比如今年高考作文,学生写自己在公共场所发现歹徒,经过“心灵的选择”,斗智斗勇使歹徒被擒,如果语言功底不错,是可以给高分的;如果他写自己发现被铁夹夹住的老鼠非常可怜,联想到它嗷嗷待哺的孩子离不开“鼠妈妈”,经过“心灵的选择”,然后放了这只老鼠。如果语言功底不错,能不能给高分?当然能!我们不能说这篇文章无“意”,或者“意”是错的。我们不能把当今高考作文搞成封建时代的科考文章,非要“代圣人立言”。评价学生作文,应多从语文本身去观照。 
   思考之二:评卷人应当具备何种素质?    
现在受聘的评卷老师,大多为中学语文教学骨干,有的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评卷经验。这些条件是必备的,但仅限于此肯定是不行的。还应当要求作文评分人具备公正、平等、民主、宽容、关爱等人文素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成为衡量考生“立意”的惟一依据,他对不同的观点和情感要能包容、理解,他对不同的语言风格、文体特点也要能接纳、欣赏。那些一听说“韩寒现象”就斥责痛骂的人在评卷队伍中并不鲜见,这种人对不合自己胃口立意的文章往往就是“拍死”,给极低的分数。 
   
笔者有个提议:评卷之前,可以组织所有评卷者按照高考命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然后互相评分。以此探探老师的深浅,同时让他们体会一下学生作文的感受。 
   思考之三:一人决定一篇文章命运的评卷方式还要持续多久?    
目前的作文评分,说起来是一人评分,一人复查,还有小组长、大组长层层把关,其实,复查的人本身也有大量的阅卷任务,他对别人已评分的作文只是签个名而已,而大、小组长忙于分卷、协调,无暇顾及审查每一个人的评分。因此,一篇作文的分数其实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的”。要从阅卷管理机制上、投入上控制误判,必须让三人四人甚至更多的人来评一篇作文,要及时发现并剔除那些评分离谱的阅卷者,可以邀请少量考生、记者、作家在阅卷现场抽查监督,让每个阅卷者带着压力用良心评分。 
   明年的高考提前了,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改革决断,但愿高考作文评分也能顺应人心。    观点:作文要写出个真我 不能这样糟踏自己   江苏姜堰蒋垛中学孙善网老师的《俗人俗语》(见7月4日本报)代表了不少教师的观点: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地听任应试教育的蹂躏与宰割。这未免有些太可悲了。我认为,应试教育已是穷途末路,与其安于做它的殉葬品,倒不如奋起做个叛逆者。惟有如此,才不失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生存”之路。 

更多精彩文章

  • 是老师,还是……
  • 老师巧妙的画地图方法
  • 《我欣赏您老师》_作文1100字
  • 假如我是老师_作文650字
  • 如果我是老师_作文1050字
  • 给老师最后的礼物!_作文250字
  • 再说一声:“老师好”!
  • 尊敬老师,从我做起
  • 小议“君子动手不动口”
  • 棍棒下的孩子们
  • 我眼中的幸福
  • 不要拒绝做小事
  • 感受《匆匆》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