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中国宫 中国梦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0-29

  新华网酒泉9月29日电题:天宫一号:中国宫 中国梦

  新华网记者王玉山、李清华、赵薇

  千年流淌的古老弱水河,在这个秋天的夜晚,目睹了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又一次勇敢起航,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浩瀚太空迎来第一座“中国宫”。

  同样的点火,不一样的期待

  繁星闪烁,夜幕笼罩了茫茫大漠。

  东经100度、北纬40度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空旷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108盏聚光灯齐刷刷打开,亮如白昼。

  一枚乳白色的长征火箭,稳稳托举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静静地依偎在高耸的发射塔架上,箭指苍穹。

  漠风轻拂,零号指挥员王军刚刚下达的“40分钟准备”的口令,在发射场区上空回响。

  30度、90度、180度……随着环抱火箭的第3组回转平台的缓缓旋转。自9天前转运到发射塔区后,天宫一号和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的组合体第一次完整亮相。

  修长的箭体上,金黄“神箭”两个大字清晰可见;包裹着天宫一号的整流罩上,一幅五星红旗的图案绚烂耀眼。

  各种口令和报告声此起彼伏。

  雷达、光电望远镜、高速摄像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在大漠中各点号的30多台广测、遥测、雷测设备,一起对准了发射塔架方向。

  东风、渭南、太原、青岛……一个个地面航天测控站闻令而动。

  布控在大洋上的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巨大的雷达天线也已展开。

  箭在弦上。

  伴随着“30分钟准备”的口令,最后一批塔勤人员从塔架上撤离。

  “15分钟准备!”

  “长征报告,运载火箭准备好!”长征,是火箭测试发射指挥员周晓明的代号。

  “点火时间设置为21时16分00秒。”零号指挥员宣布。

  “长征报告,点火时间设置好!”——由天文台授时、误差在毫秒级的火箭点火时间,已经装订到火箭的飞行程序上,当到达这个时间时,火箭将自动点火起飞。

  装修一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实时显示着各个画面。

  “3分钟准备!”

  “1分钟准备!”

  发射塔架摆杆缓缓摆开。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发射场一片寂静。发射平台下方18米深的导流槽里,湍急的水流从密布槽壁的607个喷头里喷涌而出……

  “……5、4、3、2、1。”

  王军面前,5个并排放置的话筒上分别标注着“广播”“对上”“对下”“天地主”“天地备”——即使在发射前的最后一秒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零号指挥员也有权中止发射。

  “点火!”

  点火按钮操作手李建伟果断地按下那颗大拇指大小的红色按钮——尽管是自动点火,但作为备份,操作手依然会按下点火按钮,人工补发点火指令。

  从神舟飞船的7次腾飞到天宫一号点火,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这一幕,又是如此的不同。

  新的起飞,新的未来

  1、2、3、4……足足4秒钟时间,火箭仍稳稳地站在发射平台上——这个即将远行的游子,似乎不愿意离开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47次飞行。

  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基础上,运载能力8.6吨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进行了170多项技术改进,相当于再研制一枚全新火箭。

  而运载能力更大、更节能的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有望3年后首飞。

  发射时惯常的4秒钟停滞时间,如同跳水运动员起跳前猛地将跳板踏下蓄势。

  等待,令人感到压抑的等待——40多天前,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出于安全考虑,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对天宫一号发射计划作相应调整,暂停了发射场的有关测试工作。

更多精彩文章

  • “不属于我的掌声”
  • 教育时评:孩子,你的生命比资料费更重要
  • 夕阳下的美丽
  • 辣评:高考状元落选美国顶尖大学说明什么
  • 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