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中国宫 中国梦(2)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0-29

  灯火通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58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直盯盯地望着墙面上那面实时直播发射场景的大屏幕。

  他仿佛看到:53年前,从朝鲜战场归来,出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而孙继先还从没有见过火箭是什么样。

  这位当年在长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着桌子给官兵打气:“没见过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他们能造导弹,咱们就搞不出来?搞!”

  他仿佛看到:53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47颗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创造了包括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无人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在内的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个第一”,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

  他仿佛看到:53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无怨无悔地来到荒凉的戈壁大漠,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仅东风革命烈日陵园,就长眠着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13位将军、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员。

  大屏幕突然被烟雾填满。

  大团的蒸汽和烈焰从火箭底部猛地涌了出来,一束明亮的橘红色火焰喷薄而出,托举着高大的火箭,向着无尽的星空,扶摇而上。一连串空气被撕裂的声响瞬间爆发。

  静寂的戈壁滩上,刹那间响彻起阵阵震天撼地的巨响,轰鸣声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

  “起飞!”坚定清晰的报告声中,难掩兴奋。

  飞翔!飞翔!

  天地间,似炸雷滚过。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划破无边的长空。

  飞翔!飞翔!

  大漠中,如天崩地裂。渐飞渐远的火箭,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汇入墨色的天幕。

  ——多么熟悉的一幕!却又是从来也看不够的一幕!

  浩瀚太空迎来中国天宫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

  由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测量船,以及西安测控中心组成的测控通信网,紧紧地盯着火箭的一举一动。

  首次正式投入使用的中继卫星,使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由17%提升至70%左右。

  此时此刻,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心,紧紧追随着天宫一号不断延伸的航迹。

  此时此刻,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紧紧牵挂着天宫一号不断攀登的足迹。

  人们不会忘记,50年前,前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40年前,世界上首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发射。

  人们不会忘记,浩瀚宇宙那曲嘹亮的“东方红”,“航天英雄”杨利伟那句“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肺腑之言。

  50多年来,直面差距,不惧挑战,中国航天人奋起直追,在太空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2010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而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9月28日说:“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火箭开始实施第一个分离动作。统计表明,世界载人航天70%的事故发生在发射段,而发射段的前120秒,又是其中最危险的阶段。

  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

  整流罩分离。火箭已经飞出稠密的大气层,天宫一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更多精彩文章

  • “不属于我的掌声”
  • 教育时评:孩子,你的生命比资料费更重要
  • 夕阳下的美丽
  • 辣评:高考状元落选美国顶尖大学说明什么
  • 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