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145)(2)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01-18


  
   4、毛泽东与鲁迅
   毛泽东与鲁迅都是20世纪的伟人,虽未谋面,但彼此早有了解。尤其是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和著作中提及或评价鲁迅。1934年1月,毛泽东为筹备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住在江西瑞金沙洲坝。
   这时,冯雪峰刚到瑞金不久。一天,毛泽东来到冯的住处,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说地主恶霸,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还不无遗憾地对冯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冯雪峰还告诉毛泽东,鲁迅读过毛泽东的诗词,认为他有“山大王”的气慨。毛泽东听了,又是开怀大笑。1936年,当时在上海的“托派”写信给鲁迅,对中共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及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加以攻击。6月9日,卧在病榻上的鲁迅愤然请人代笔,口授回信予以严厉斥责:“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得多,简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恰恰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给托洛斯基派的信》)对毛泽东们“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同上)。鲁迅提及毛泽东见诸文字者为数不多,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次。
   时隔130天,鲁迅病危,1936年10月19日早上在上海逝世,享年56岁。翌年同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论鲁迅精神》的演说。他论述了鲁迅的三大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及由此形成的伟大的“鲁迅精神”,号召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学习鲁迅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毛泽东晚年公开提及鲁迅已不多见。只在“文革”后期,毛泽东曾作过“最高指示”:“读点鲁迅。”这可能是毛泽东公开评价鲁迅的尾声。
  
   5、死去的人才没有希望
   有一个富人,他害怕死后他的财产将对他毫无用处。朋友们建议他做些善事,这样当他不罪的时候,他的善举不会保护他。他决定接受朋友们的劝告,送给别人一些礼物。然而,他不是毫无保留地给别人,他只给那些对生活毫无希望的人。
   一天,他看到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坐在一堆垃圾上,他认为这个人肯定是完全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就给了这个人100枚金币。这个穷人惊呆了,他问这个富人为什么从全城的穷人中选中了他而且送给他这么多钱。
   富人告诉说自己曾经发誓中只给那些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送礼物。听到这句话,穷人抓起那100枚金币又扔给了富人,弄得富人狼狈不堪。
   富人埋怨穷人说穷人不仅没有对他心怀感激,还侮辱了他。穷人回答说,因为富人给予的礼物不是出于善心,恰恰相反,这个礼物实在太恶毒了。只有死人才对生活没有希望,所以富人给的这份礼物简直就是死亡。
   这个富人不是出自慷慨,而是出自恐惧才行善。他的恐惧使他不能无私地给予,而要有所限制,附加条件。他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对别人做出判断,却不知实际上正是他自己完全放弃了生活的希望,他错误地认为希望来自财富而不是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6、一个关于诚信的异域故事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专辑(2)
  • 写作素材专辑(3)
  • 写作素材专辑(4)
  • 写作素材专辑(5)
  • 写作素材专辑(6)
  • 写作素材专辑(7)
  • 写作素材专辑(8)
  • 写作素材专辑(9)
  • 写作素材专辑(157)
  • 写作素材专辑(12)
  •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