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107)(3)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03-17


   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坦桑尼亚北部,居住着马萨伊民族,这个民族女子剃发,男子留发。你去那里旅游,可千万别弄错了,男子扎着粉红色辫子,女子是光头。穿戴也是别具一格,男子都有耳孔,戴着大耳环,女子的脖子上还戴着一圈圈颜色不同的珠环。男子衣服都是一块大布,白天当衣服穿,夜里当被盖。
   突尼斯待客用河水猛泼客人脸:在突尼斯东部,家中来客后,主人饭后会请客人到小河边去洗脸。如果主人双手捧起清澈的河水猛泼客人脸时,你可千万别生气,这是主人的殷勤待客之道,要表示感谢。
  
   7、马的典故
   “拍马屁”的由来
   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
   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
   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8、中国古代的斗茶
   中国古代的斗鸡、斗蟋蟀早已为人熟悉,而斗茶之俗却鲜为人知。斗茶最早出现于唐朝,盛于宋朝,主要流行于以产贡茶闻名的茶乡福建建州(今建瓯)。所谓斗茶实际上是茶客比赛茶叶质量的一种活动,尤为文人所好。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茗,相互品评,决出名次,以分高下。茶叶要做成茶饼,再辗成粉末,在饮用时则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
   斗茶先要比汤色,就是比茶水的颜色。一般以纯白为上品,青白、灰白、黄白诸色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说明茶质鲜嫩,炒的火候也恰到好处。而发青是火候不够;发灰则火候太过;发黄是茶叶太老;发红则是炒的时间太长。斗茶的另一内容是看汤花,就是茶水泛起的泡沫。主要是看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叶碾磨得细腻,汤水烹煮得当,汤花会紧贴杯盏边沿,久聚不散,这称为“咬盏”。如果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就会立即出现水痕,这就输定了。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曾写诗形容斗茶的结果:“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把胜者趾高气扬、败者垂头丧气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专辑(2)
  • 写作素材专辑(3)
  • 写作素材专辑(4)
  • 写作素材专辑(5)
  • 写作素材专辑(6)
  • 写作素材专辑(7)
  • 写作素材专辑(8)
  • 写作素材专辑(9)
  • 写作素材专辑(157)
  • 写作素材专辑(12)
  •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