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新中国60华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11-21
《瞭望》新闻周刊第40-41期合刊特约转载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
以新中国60华诞为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中国的各项事业在未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泽伟张辉王仁贵王健君
10月1日,在盛大的国庆典礼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发表了中国的声音。《瞭望》新闻周刊随后采访了多位曾为政治局学习讲解的专家以及国内政经领域的权威专家。
“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不到10分钟,但浓缩了精华,其基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国庆60周年庆祝大会的基调和主题,这一主题把从1840年以来的169年承前启后地联系贯通起来,透露出高超的智慧,充满了热情,具有很强的历史延伸感和最高的普适价值,充分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各社会阶层的共同愿望。也必将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拥戴,将受到各国人民的深刻理解”,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这样说。
“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虽然60年大概只占了百分之一,但共和国成立后的这60年,是极其不同凡响的百分之一。正是一个甲子之间,共和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中国发展“气势如虹”
6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有幸参加了国庆60周年观礼,深切地感受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已经富强起来了,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兴奋和自豪”,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李崇富这样说。
“我的整体感受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势。‘势’是一种气魄,从上午的大阅兵可以看到,气势如虹;‘势’也体现了一个方向,经过60年的积淀,中国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徐勇说。
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认为,这个判断包含四层意思: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进入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已经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信息业体系的大国;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进入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由于这四个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说,胡锦涛主席讲话中的一个核心是这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的发展。
放眼历史,张燕生提出了“3个60年”的大视角。新中国成立以前的60年,正是世界经济进入1870年至1913年全球化的黄金增长时期,而中华民族却经历了帝国主义列强挑起的连年战争及苦难,沦为半殖民地。195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只相当于1880年的人均收入。而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30年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0%,翻了近一番,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翻了三番,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和物质技术基础。而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的发展,使中国开始从一个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逐步迈向经济强国、贸易强国。展望未来60年,中国前景看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分析说,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经济领域,6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无论从经济规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还是人均GDP增长都能得以反映。而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还是中国人的国际化和对外工程承包增长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也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