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新作文”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1-26



刍议“创新作文”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些论述表明了创造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无疑是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种创新,简而言之就是:。观人所未观,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来,笔者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在开展“作文创新的实践与研究”中,浅得点滴,与同仁交流。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创新作文教学应创建立体的作文模式,在“学生的写作空间”做全方位的统筹训练  

  立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依据张元昌老师“大作文观”借鉴而来,它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作文教学体系,主要遵循以下六点原则:注重作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注重作文与思想的结合;注重作文与其他学科的衔接,注重作文的生活体验;注重作文与文化的包容;注重作文的人文精神。张元昌老师曾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他对三个年级学生写的 200 篇记叙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取材家庭生活的有 86 篇,占 45 %;取材学校生活的有 106 篇,占 53 %,取材社会生活的仅有 8 篇,占 2 %。这一调查结果雄辩地说明了:中学生作文的主要矛盾是写作内容的贫乏,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写作空间过于窄小,仅囿于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上,写出的文章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照猫画虎尚且不能,何谈创新,因此,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就尤为必要了。  

  ( 一 ) 学校或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关注社会活动,让学生走近社会,用心去感受社会的每一次律动。如话题为。关注生活,保护环境”的作文:在我们的农村部分地方,国家虽然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和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来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这种的情景:大片的树木被毁坏,乱砍滥伐的十分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在我国北方一部分地区春季的沙尘暴在逐年加剧——应该说,这是学生练笔的好素材,但学生缺乏对现实的了解,文章仅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能深入揭示本质。蜻蜒点水,空话连篇。因此说,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让学生有机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是创新作文所不可缺少的。  

  ( 二 ) 领着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在情境中品析诗文、在心灵感应后写创新作文。  

  真正禁得住咀嚼的文字,都是发自肺腑的,正所谓“言为心声”。苏轼若不深入生活、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王勃若不是满腹经纶,身临其境,就不会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朱自清若不是身临梅雨潭,醉心于自然的伟大,就不会有《绿》的问世。的确,只有深入自然,与自然对话,有着默契的和谐,才能写出千古流传的美文来。事实上,你若不亲临泰山,也很难品味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更无法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你若不亲至草原,也就很难体会到‘‘风吹草底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更体会不到草原牧民的豪迈之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要有物可抒、有感而发的,这就需要学生“走出去,引进来”才会使自己的文章打造上生活的烙印,写出个性,写出别出心栽的意境来。  

  二、创新作文要在创新思维上下功夫  

  歌德曾说:“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意义内容则只有经过一番琢磨的人才能把握,而形式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其实这个秘密就是创新思维。作文不是玩搭积木的文学游戏,总要表达点什么,这就需要学生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创新写作能力,非抓思维训练不可。  

更多精彩文章

  • 创新作文评语,引导学生做人
  • 创新作文教学所感
  • 创新作文教学思考
  • 引用 创新作文教学的尝试
  • 创新作文中常见的思维方式
  • 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让学生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中
  • 创新作文案例之四:揭示内心世界的奥秘
  • 创新作文案例之五:充实味同嚼蜡的内容
  • 创新作文案例之六:突破固有应试的模式
  • 创新作文案例之七:寻求应试作文的良方
  • 一次成功的滋味
  • 关于创新作文的几点思考之一
  •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 小学生作文选:我最喜欢的人
  • 我的家乡之春夏秋冬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