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来源:教师资讯发布时间:2011-10-15

      前不久,一组关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数据,再度调动起人们对青少年成长之路的忧思。

  这份由全国妇联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各年龄段儿童的睡眠时间均未达到国家规定,其身体发育将因此受制。 此外,学校和家庭给予儿童双重学习负担,超半数中小学生视学习压力为最大烦恼。

  在素质教育旗帜高扬,减负之举接连推出的今天,中小学生的“生存”状态为何依然堪忧?记者随后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进行的采访,似乎使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

  据孙云晓介绍,199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全国少工委对全国10个省(区、市)46个区县的中小学生进行的大规模调研发现,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而6年后的2005年,对原地区进行的对比性调查显示,上述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学生压力更大了,负担更重了,竞争更加激烈了。”孙云晓言辞肯定。

  谁让孩子压力越来越大

  是谁让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父母。”专家态度明朗,而记者采访的几位家长对此也毫不讳言。

  “我们确实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确实采取了各种措施减轻学生负担,但学生的学习压力却没有从根本上扫除。”为什么?作为资深的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心中交织着无奈与急切。

  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补习作业。30%以上的学生上学业补习班。超过20%的学生上兴趣特长班。

  而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则揭示了这一状况的根源:54.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到前15名。

  孙云晓分析指出,“这两个数据清晰地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今日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状况,也违反了学习的规律。”

  父母在无奈与矛盾中抉择

  警惕“童年恐慌”,是近年来孙云晓和他的同事大声疾呼的一个严肃课题,“童年恐慌”特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指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所导致的童年缺失而出现的一种较强烈的焦虑心态。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经历这样的“童年恐慌”,任何一个父母都深知,自己的孩子是“爱玩儿”、“求乐”的。

  李女士的儿子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三年级,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每个周末抽一天时间让孩子上英语班和奥数班。“没办法,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就不行了。你不学,别人都在外面学,我们不就落后了?把你逼得只能上。而且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让我很矛盾,也很苦恼。”

  李女士说她的孩子即便这样也算是轻松的,“据我所知,有的同学晚上9点下了课后班,回家还得弹会儿琴,背点单词,折腾到十一二点才能睡。”

  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她的“挣扎”才刚刚开始。而她对未来的判断颇有些悲观,“永远解决不了,只能愈演愈烈。”

  不情愿又不得不,是什么逼得孩子的父母们如此左右为难?

  孙云晓用“重点情结”、“精英情结”概括当前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理特点。“过去的目标是考上大学,现在不再是上大学那么简单,而是要上好大学。怎么上好大学?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甚至重点幼儿园。”


 

  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孙云晓说,这些年,压力的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出现的非常鲜明而激烈的竞争点,一是幼儿园升小学,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接受测试时显得优秀,逼着幼儿园开课”,孙云晓用“灾难性”来评价这一压力下移的后果。二是小升初,其竞争之惨烈从小学生成为公共外语考试主角的现实中可见一斑。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在孩子心中播撒阳光和爱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
  • 小学低年级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七大帮助
  • 我们怎么教育孩子
  • 别让孩子因为讲真话而受惩罚
  •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帮助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
  • 如何延续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 教育应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
  • 保护孩子视力从远离荧屏开始
  • 家长该蹲着跟孩子说话
  • 心理专家:六招让孩子吐露心里话
  • 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成绩
  •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