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来源:好学习发布时间:2012-09-14

当前,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但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提法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一方面,近两年来上海等地有一些学者正在大力提倡和从事研究性学习,而且势头很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者沿用过去的提法,在从事探究学习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将来也不会弱,因为我国即将出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其他理、化、生等自然学科课程标准也大力倡导深究学习。这样,两种学习必然会发生碰撞,处理不好,必然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也将造成研究资源的巨大浪费。如前所述,既然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那么到底哪种提法更为合适呢?笔者赞成探究学习这一提法。理由有以下三点。其一,研究与探究虽无本质上的不同,但并不表明二者在日常运用中完全一样。因为根据人们的理解与运用习惯,其细微差别在于:探究要凭借口头询问,研究多凭借书面考查。由于探究学习涉及师生互动,而且很多时候是以口头语言来进行的,因而使用探究一词更符合教学实际。其二,儿童有探究的天性,如好奇、好问、好动等,科学教学就是要借此把儿童引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而不是采用过分复杂的科学研究程序对他们进行学术性的“智力游戏”训练。其三,人们常说自然界是复杂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学生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可以说,提探究学习更符合教学的实际、儿童的天性和科学的本质。

第二,探究学习的定位。很多学者在反思我国的科学教育时,认为传统的讲授教学只教给学生一些僵死知识,忽视学生科学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而大声呼吁开展和加强探究学习,乃至把它确立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给人的印象是,探究学习仿佛是一副灵丹妙药,能解决现存科学教育的所有弊端。这种呼吁多半出于对国内科学教育现状的不满和受国外科学教育改革的刺激所引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本人认为要合理确立探究在教学尤其是科学教学中的地位,至少须考虑以下四方面的因素:一是科学教育的目的;二是探究学习的优点与不足;三是教师和学生所需的探究能力水平;四是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资源与环境。而这些都要求我们花时间做大量的实证研究,若省去这些工作,急功近利,仓促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就不可能给探究学习以合理的定位,由此必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三,合理吸取现有探究学习研究成果。我国一线教师和一些理论工作者从实际出发,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如何开展探究学习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探究学习研究的鲜活素材,将之加以提炼和升华就会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探究学习理论。而这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理论、开发、运用线性研究方式,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必须携起手来,进行多层面的协作研究。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在探究学习方面毕竟比我们起步早,在研究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仅从美国《科学教学研究》杂志来看,自1963年加涅发表《探究教学的基本条件》一文开始至今,已有80多篇有关探究教学研究的文章,其中,涉及科学探究的界定与探究教学的种类、探究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关系、探究教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探究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过程技能的关系、探究教学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的要求等几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不仅全面而且相当深入,无论从结论还是从方法上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人真诚希望对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感兴趣的人都来关注和认真对待上述问题,以便在交流与合作中增进理解,加深认识,为我国成功开展探究学习排除障碍,创造条件

    更多精彩文章

    • 新知识观:研究性学习的知识论基础
    • 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性反思
    •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任兴荣
    • 课前预习之我见
    • 语文“新”课堂之我见
    • 多媒体辅助教学之我见
    • 新时期师德素养之我见
    •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说教学 ——《变色龙》教学之我见
    •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