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来源:中小教案发布时间:2013-01-06

  
 作者:孙仁歌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并几度出现“教改热”。从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的产生到魏书生“自学六步法”的全面推广,可谓“绝招”迭出,“新法”竟举,以致五花八门。“十八般武艺”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弄得许多语文教师顾此失彼,甚至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执法”是好。有的因照搬照抄而失去个性,有的因被动模仿而落入窠臼,有的因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被异彩纷呈的教改复杂化了,语文课似乎越来越难教了。 


其实,语文教学并非复杂无度,语文课也并非难教难学,只要我们冲出“误区”,登临高处极目远望,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过就是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去制造“教改的森林”,让自己钻进去走不出来。教改本是一种“打枝”之举,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减轻重负,少枝多果正是教改的归宿。无论是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无论是“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还是钱梦龙推出的“三主四式教学法”,都没有悖逆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这一教改方向。只是我们在推广实施这些教改成果的时候,产生了误解,以致囫囵吞枣消化不良,造成在教学中头重脚轻,失去平衡,自己驾驭不了自己,从而使语文课由一棵大树变成一座大山,正好压在教师的头顶上,于是,语文课变成了难克之敌。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粗欲精巧显而易见。那种把浑身的劲儿泼洒在课堂上,用力于外,浅入粗出,以致带着一肚子白开水匆匆上课,搞满堂灌、填鸭子,忽而来一阵暴风骤雨,忽而来一阵“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作法实在难以奏效。一切没功夫、没功底的“表演”都会误人子弟,花拳绣腿固然好看,但疲软无力,不堪一击,自然算不得国拳国腿。 


因此,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下功夫备课,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讲课时能顺其自然,不拚课,不玩课,能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从而把最精华最真格的知识奉献与学生,切不可面面俱到,繁文缛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也就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这无疑是把课件讲得简单一些的最佳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就是“定向、自学、讨论、解答、自测、自结”的几步招数,实施起来也简便适宜。可见百改不离一“简”。弄通一理,诸理皆通。愿有志于语文教学的朋友们准确而灵活地把握语文教学这叶轻舟,把课件讲得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你脚下。

    更多精彩文章

    • 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
    • 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 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任兴荣
    • 重视双基,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备课
    • 将审美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