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来源:中小教案发布时间:2013-01-24

   
留 侯 论 作者:苏轼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人的节操。按一般人在生活中,有时会碰上无法忍受的事情。一个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并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啊。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张良从桥上老人手里得到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谁知那不是秦朝时的一位隐士出来试探他?看那老人用来暗示的意思,都是圣贤用来劝勉与警戒别人的道理。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真是把事情看偏了。再说,那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送兵书。当时韩国已被灭亡,秦朝势力极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对于这种滥施淫威,也毫无办法。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他的威势是不可随便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的气愤,以他个人的力量,用一次猛砸来发泄怨恨,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真是间不容发,危险极了!大富大贵的人,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的深谋远虑,反去学习用荆轲、聂政的手段,仅仅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痛惜的。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如果他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巳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人事,故曰:“孺于可教也。”

《留侯论》

2003/01/11

    更多精彩文章

    • 《欧阳文忠公帖与跋韩魏公》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朋党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荷蓧丈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徐大理》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李寄斩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