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原文、翻译对照

来源:学友收集发布时间:2013-12-30

   
活 板 作者:沈括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更多精彩文章

    • 《欧阳文忠公帖与跋韩魏公》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朋党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李寄斩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荷蓧丈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祭妹文》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徐大理》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