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11-06

作者在《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25期上撰文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是本轮课改区别于以往课改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本次课改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中,将极为倡导以下学习方式:①基于合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②基于问题的学习。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③基于实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④基于探究的学习,要求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从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⑤基于个性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方式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它有三方面的规定性: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求学生要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利用独特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和采用自己喜欢并有效的学习方式;要指引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善于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⑥基于对话的学习。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双方都应以对对方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更强烈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交互性、协调性和生成性,它超越单纯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具有重新构建的意义。⑦基于网络的学习。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需要引进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辅助功能。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根据网络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主动地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提升网络在学生学习中的基础性功能。

    更多精彩文章

    • 我区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中的
    •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
    •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课题方案
    • 加强文学社团实践活动 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
    • 发挥课堂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
    • 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
    • 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 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
    • 适应课改 大胆尝试——初探新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的尝试
    • 谈学生学习的几点建议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