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会意审美冶情-古诗教学的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4-12-01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首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它特有的韵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仔细品味,总给人以美的享受。因而小学古诗教学应把握情与景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来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一 、说图绘景展现诗画
  诗中有画,诗又胜于画。因为诗通过读者的再造想像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画面不再是静止的,而是活的,富有创造性的。
  我们应让学生对诗句所表现的生活画面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获得一种如进:“画”中的享受。
  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中最美的春景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
二、走进自然、感知诗镜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醒、激起人的审美欲望与情趣。让学生领会诗人借赞美柳树歌颂春天的情感,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三、走进诗人,感受诗情
  情感体验能激活审美心理的“琴弦”,丰富审美的内涵。古诗作者所处的年代于今相距久远,学生的阅历浅,表象储备又相对贫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走近诗人,进入角色,真切体验蕴含于诗里的境界和情思,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当学生了解诗人一生的遭遇,一生的报复和追求,那种临死被家庭儿女,不悲人生短促,只悲山河不整,并坚信祖国必定统一的深沉的爱国情怀时,心弦势必被深深拨动。
四、激疑启思,感悟理趣
  古诗中多有含蓄精炼、深蕴哲理韵味的佳句,饱含着诗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受.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有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巧妙设置问题,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拓宽其思维广度,使其由思会意,充分感悟、体味诗意境中蕴含的理趣、哲思,使学生在获得情的陶冶的同时,更得到心灵的启迪。让学生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志存高远,才可鹏程万里!
五、反复吟诵深化体验
  古诗讲评仄压韵,对仗工整,节奏匀称,最适合吟诵。吟诵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在人们了解诗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诵。反复吟诵,读出每句诗的跌宕起伏,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激荡的心潮,让你情不自禁的进入诗的意境。
  如教学《枫桥夜泊》,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后,就强化朗读,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真切感受:鹊鸣报喜,乌啼传忧;漫天飞霜伴着冷清和孤单;寒山寺,寺名如游子心肠——寂寞凄凉;夜半钟声,幽幽长鸣,更撩拨得游子愁绪万千,难以入眠。读着想着,一幅带着淡淡哀愁的江南水乡秋夜图仿佛就在眼前,低沉缓慢的声调传递着客居他乡的游子满怀的相思愁绪,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情,给人以凄美的遐思。这种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是任何繁冗、机械的讲解分析所不能达到的。
  引导学生入诗境,会诗意,感诗情,悟诗思,从而获得情感的陶冶、理智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当大有裨益。

    更多精彩文章

    • 《古诗两首》——《村晚》教学片断及反思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 原来古诗可以这样背
    • 学习古诗的教学反思
    • 得法、入境、悟情、迁移《早发白帝城》随笔
    • 学习古诗三步走
    • 古诗词复习策略
    • 古诗教学四法
    •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 由听一节古诗鉴赏课引起的反思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 《数金鱼》教学反思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