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习作应尊重学生情感,老师指导要恰到好处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2-15

对学生作文批改,一直以来注重“精批细改”。每次习作,教师对学生作文逐篇研读,大至内容结构,小至标点,错字,原稿上爬满了老师一堆堆红字,每次,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常被累得筋疲力尽,颈椎病直犯。再看修改的结果,文章虽然具体了,内容丰富了,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依然停滞不前。他们关注的,不是老师如何改的,而是作文的分数..即使每次作文下来后,老师一再嘱咐读读老师呕心沥血改过的作文,但他们只觉得作文文字多了,比自己写得形象,生动了,zhiyu老师修改的部分,流下的印象bing不深.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种“强加”式修改中,老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yizhi处于被动地位。
  作文就是作者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所顾忌的,自由字在的表达方式。它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个性、气质、品德。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尊重学生习作中情感,教师在修改中,强加给学生的某种情感,体察学生读后记得并不深刻,因为那不是他自己的观察发现、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中来,学会写作文,教师就应大胆放手,在批改方法上做文章。我采取重点提示法,效果不错。阅读一篇习作后,我在需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旁边用红笔写个醒目的“提示”两个字;然后指点迷津,如“他听了**的话后什么表情?心里什么想法?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写进去文章就具体了。”“你做实验时,心里有什么想法?实验成功后,你们小组的其他人说什么了?全写进去文章就生动了”……经过提示,学生有了修改目标,改起来容易多了。而且,修改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在这里只起了“点拨”作用,引导学生把那些曾经历过的、看见过的、感受过的内容写出来。  对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我更加重视,每次再批阅时,都给修改部分另加一个分,以鼓励孩子们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作文批改的过程实际是师生双边的行为过程,教师变包办代替为引导,学生变被动盲目为主动,既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写作的潜力,尽情表达他们的情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使作文教学在双边中提高。

    更多精彩文章

    • 《习作四》教学反思
    •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习作的兴趣
    • 关于田老师两次执教同一内容——《四个太阳》的听后反思
    • 让学生真情习作
    • 一节扎实而有效的习作讲评课
    • 好一道怡人的“大餐” ──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习作教
    • 给老师纠错
    • 听支玉恒老师教《匆匆》有感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一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二
    •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及反思
    • 《可爱的草塘》课后反思
    • 《数金鱼》教学反思
    •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 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