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默写题的分类及解题技巧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1-19
近几年,背诵默写题已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每张试卷的默写题分值少则6分,多则10分,能不能拿稳默写题的分数,也是决定语文成绩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能牢牢拿住默写题的分数,除熟读、背诵大纲规定的有关课文段落外,还应了解试题题型、熟悉考查内容,掌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增强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水平,才能在答卷时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中考古诗文的默写大多是填空题,但内容有深浅,层次有高低,难易有梯度。分析其特征,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一、“空前绝后”类,也即识记类默写 此类题从形式上看主要有:有前句无后句;有后句少前句;有两头缺中间。从内容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名言、警句、对偶句、排比句等。例如: 1. 明月别枝惊鹊,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3. 人生自古谁无死, 4.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二、“循规蹈矩”类,也即理解类默写。 此种题型考查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审清题意,弄清要求。由于有条件限制,有目标导向,所以要“循规蹈矩”。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点出句子中心,写出课文原句。 6.《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7.《醉翁亭记》中描写琅邪的春夏景色的语句是: 8.《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过渡到评论的词句是: , 。 9.《陈毅市长》中陈毅引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来形容齐仰之居室的环境,这两句是: , 。 (二) 联系上下文,写出相代内容。 10.《岳阳楼记》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11.《捕蛇者说》中“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指代“ ”。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13.《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 , , 。 (三) 由此及彼,写出联想比较的句子。 14.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两句: , 。 15.由“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你会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两句: , 。 16.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17.《诸葛亮集》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四) 点旨明志,写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18.《沁园春·雪》中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 。 19.《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20.《捕蛇者说》中作者用“苛政猛于虎”引出了全文的主旨,是“ ”。 21.《马说》中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 (五) 隐含修辞、创作艺术的句子。 22.《有的人》中巧妙化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是, , 。 23.同写雪景,各有特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 的句子是 , 。 24.“叫嚣乎东西”的互文句是: 三、“移花接木”类,也即运用类默写。 此类题型常常先叙说一段现在的某个事突,然后让学生用一两句意思相同的古诗名句来填空,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欣赏辨析。 25.季洁的爸爸在商场濒临倒闭时,被上级任命为总经理,人们都说季洁的爸爸是“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作答)。 26.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伤亡损失巨大。之后,以拉登为首的恐怖主义分子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 。”(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空) 27.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空) 28.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填空) 以上是考试中默写题的常见类型,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办法: “空前绝后”类题目简单明确,只要平时按要求背诵,答题时借助记忆,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写作答。 “循规蹈矩”类题目:我们在解答时,应在熟练掌握背诵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审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如第6题只要对《捕蛇者说》这篇课文熟悉,就会马上回答出文中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苛政猛于虎也”。 联想比较类,它不但要你对所出示的诗名进行理解,而且对课文的内容要比较熟悉,这样才能找出两者有相互联系的句子,如第14题只要扣住诗句中的“忧乐”二字,就会想到在《岳阳楼记》中和它关联的诗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移花接木”类,一般已知文字较多,解答时一定要耐心阅读前面的题干和后面的提示,做到瞻前顾后,缜密思考,找出其“相通点”,然后答题,切不可凭直觉妄填。具体说来,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 细读题干,把握句意。 这种题型,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了一个课本之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句子,要求从某一课文中找出一个与之意思贴近的语句,因此细读题干,准确地把握题干部分的意思,成了从课文的众多语句中寻找答案的标准。而有的题干部分意思较明显,如第16题;有的题干部分意思则较隐含,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琢磨句意,充分发掘其隐含信息。如第27题从“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可知新市长“政绩斐然”,第25题从季洁“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可知季洁厂长是“临危受命”。 (二) 扣住提示,筛选语句 题目中的提示语既明确了语句的出处,又缩小了我们筛选语句的范围。若忽视这一点,就成了在众多课文中或某一课文的所有语句中寻找答案,这既浪费了考试时间,又分散了我们的精力。为此我们在答这类题时,不仅要注重“瞻前”一些,还应注意“顾后”一点,这样才能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如第27题就变成填写《岳阳楼记》中能概括一个人“政绩斐然”的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答案自然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25题则变成填写《出师表》中体现一个人“临危受命”的名言,答案只能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反思检验,抓好“三查”。 这类试题评分要求很严,稍有疏忽,便成“白劳”,因此做完之后,必须再回过头检查一番,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查连贯,看所选语句与上下文是否贯通,如题27用概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来称赞新任市长的政绩,题25用诸葛亮临危受命的语句来评价季洁厂长,话题一致,卯榫相投;(2)查标点,若所填各分句后标点符号与原文严丝合缝,一般说来,不会出错;(3)查文字,主要检验是否错、漏、多写了一个字,如题1中“具”不要写成“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