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1-21
河南安阳幼儿师范学校 魏常生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篇文章,往往是学生思想、生活、知识和能力及个性品行气质各方面水平的综合运用和集中反映。因此,作文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
何谓素质教育,简言之,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教育。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心理学认为,个性即个体具有的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先天素质的差异,给心理差异提供了可能性,而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则是后天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也就是说,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形成人的心理差异上起着决定作用。
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这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因材施教”。
写作是全面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而培养学生个性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所以,在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最终是以素质教育为旨归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下几点是切实可行的。
一、改变命题方式,解脱束缚
传统教学中,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大棒指挥下,为了完成应试任务,作文训练中,教师就人为的制定了一套作文模式,学生生搬硬套。学生即使对题材不感兴趣,也只能临时培养,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应凑以敷衍交差。因而学生怕写作,写出的文章也是千人一面,单调呆板。这种训练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写作个性,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原则,文章也失去了真实可感的内容,失去了生命。针对这种情况,我的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技术打破教师命题或半命题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自由命题,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把学生从“作文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前台戏让学生来唱,教师在幕后当指导,只须适时指示方向,依据大纲要求对作为训练加以规范,使之系统化。
这样一来,学生思想上没有了压力,作为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水平及价值取向,把作文与做人密切结合起来,给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条件。
二、注重写作指导,因材施教
写作中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遗憾的是,许多教师都忽略了指导这个环节,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批改上,不是把学生的文章批得一无是处,就是改得面目全非,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实,学生文章中的许多不足或失误,是可以在写作时避免的,这就是靠教师的精心指导。《礼记》上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生因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其个性也千差万别,在指导时就要区别对待。例如,一个学生对自己比较自信,勇敢,有毅力,但又比较任性和粗暴,另一个学生缺乏自信,没有主见,易受暗示,但却有一股韧劲。面对同样的 写作的态度和完成作业 的行动会有怎样的不同,在指导时对前者就应叮嘱他注意方法,对后者则应予更多的鼓励,更具体 的帮助。悉心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避免在批改时被过多地否定。
三、抓住评改契机,取长补短
心理学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形成人的心理差异上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是通过个体生活实践实现的。个体生活实践,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的社会交往过程。这里的所谓交往就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达到 心理上的接触,产生信息交流。在作文训练中 ,作文评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最费力的一环,不少教师为此而头疼。全批全改忙不过来,少批少改又怕遭议论,受批评,只好走马关花,难于深入细致,达不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上的接触。
我认为,写一篇文章从观察、思考成文到修改都应是学生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写, 老师改的方法,恰恰违背了这一规律。教师按自己的标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尤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采取学生改,教师评的方法。
学生改可以是学生自己改,也可以交换互改。学生之间,年龄相当,经历相似,更容易沟通,改起来比较容易,还能把教师从改作文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使教师能把主要经历放在评上,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修改的基础上进行评,对于文章中反映的共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以提高认识;个人的问题则以评语的形式个别辅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评语不能再局限于对材料、主题、写法的评判,还应包括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动态、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各个方面,而且应充分注意个体因素,比如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严格要求,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用评语架起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对学生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每一个细微的心理变化,教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