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保持“平庸”的权力——略谈作文评分标准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02
给学生保持“平庸”的权力
——略谈作文评分标准
武汉市吴家山第二中学 彭钢
当前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作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没成效、最难。突破的依然是作文教学。学生们经过七年的写作训练,却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而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人云亦云,层次混乱、材料陈旧、形式单一,语言缺乏个性和灵性。
许多教师从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个体的消极面、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极有价值的探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践,但收获不大,无法提升初中生整体作文水平原因是没有抓住根本症结。——作文的评分标准。
对学生而言,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此,作文的评分标准便成为了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应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但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我们先来看看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标准:
一(好) | 二(较好) | 三(中) | 四(较差) | 五(差) | |
内容 |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立意新颖、深刻。 | 切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立意正确。 |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具体。 | 不甚切题,内容欠具体,中心不明确。 | 严重偏题意。 |
语言 |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较好。 |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记叙中有恰当的议论、抒情。 |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记叙中有议论抒情。 | 语句不通顺,语言不由衷较多 | 文理不通 |
结构 |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 结构紧凑,层次清楚,构思新颖。 |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 结构层次较混乱。 |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
文面书写 |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糊涂。 |
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做出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标准中有许多含混不清的地方,如:“中心突出”、“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内容较具体”等,“突出”与“明确”的界线在哪里?“具体”“较具体”究竞有什么分别?还有的要求是“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语言基本通顺”,“基本”又该如何理解呢?
作文的评分标准并未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有许多不公平的地方。
评分标准针对的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考场作文。学生在四、五十分钟内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还得符合种种由成人制定的要求,虽不是不能,但能在考场上如鱼得水,充分展示的无疑是曹子建式的快捷之士,而左思般“十年磨一剑”的慢热型学生自然是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了。
作文只是从写作这个角度来考察学生,而许多教师(也包括标准制定者)却赋予作文过于沉重的标准。他们受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以及科举形式的影响,试图从作文中推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方式甚至思想状况。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思想深刻,思维敏捷的学生才能得到高分,可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少呢?他们只是金字塔上小小的“塔尖”,而位于塔身的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结构完整但不精巧,语句通顺但缺乏文采,能扣题写作却无独到见解,但他们真实的想法已经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了,你能说这样的作文不好吗?
也许你会说它不深刻,可深刻并不是衡量作文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哲学家的思想最深刻,可有几个人去阅读哲学著作;《静夜思》不深刻,可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生活阅历的教师要求心智正在发育的学生的思想能达到自己所以为的深刻,那是荒谬的。为了增加得分率,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得不提高标准,拔苗助长。很多学生无论怎样努力,始终得不到好的评价,屡战屡败之下,定毫无兴趣可言,既无兴趣,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作文只是语文试卷中一道题,只是好几门功课的试卷中的一道题,简洁、明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感受就足够了,就可以得到高分,甚至是满分。
我们要清楚这样一点:我们并不是要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毫无障碍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保持平庸的权力。
也许你要说它语言太平实,难道没有毛病的平实也是缺陷吗?难道我们的交流就一定要运用语言的技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