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对联题设题形式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5-01-26

第一种类型      对联链接
例1.与下列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例2.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1中的对联,由郭沫若撰书,悬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内,它是对蒲松龄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例2中的对联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内容撰写的、镌刻在岳阳楼上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第二种类型    对联匹配
例3.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东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例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同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无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____,莫愁湖对_______,总统府对______。
解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节奏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例3的答案是B;例4的答案是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无楼。
第三种类型     对联撰写
例5.参照加点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速,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解析:乍一看,这一题似乎不是对联题,但从题目要求“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来看,其实前一句就是上联,要做的就是把下句变成下联。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分析前一句的内容,更要揣摩其句式结构特点。然后再把下句作相应的变形。参考答案是: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例6.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___________,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后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例七、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道对联题考查的形式相同,其最大的徨点是都结合阅读名著来进行对联知识的考查。细微差别就在于例6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例7所要写的内容全靠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考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先要对已知联条分缕析。分析的步骤为:划分句子节奏。如“五行山下/定心猿”;语法分析,如“五行山下(介词短语)定心猿(动宾短语)”,再分析提供的材料内容或回忆过去的阅读积累。如例7中的上联是讲孔明的,那么,下联的内容最好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来组织。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例6答案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例7参考答案是:义薄云天,关羽私放曹;大智若愚,张飞智擒严。
第四种类型       对联赏析
例8.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解析:这是陕西省阅读题《漫说对联》中的一道题。要求结合选文的对联知识,对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欣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相连,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对联的表达形式(巧用对比、长短句),两方面着手,就能抓住答题的要点,正确进行赏析了。

    更多精彩文章

    •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 渗透课程理念 引导教学改革——对中考命题改革的一点看法
    • 备战中考下水《跛腿爸,哑巴妈》
    • 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思考与实践
    • 中考=新课程理念
    • 略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 中考和中考复习(语文)
    • 大语文观下的中考
    • 漫谈中考语文试题效应
    • 中考语文冲刺全攻略之文言文阅读(下)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