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15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生成”核心理念为理论基石,围绕“初中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 构建的思考和实践,阐释了它的基本内涵和构建的有效策略,其中以“文言文动态教学课堂构建有效策略的研究和尝试”为论述重点。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课堂     动态    构建策略

 

【正文】

 一、直面文言文课堂教学“暗胡同”现状

笔者,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曾面临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尴尬:令自己和学生徘徊在幽暗的胡同里。在认真解读新课程理念后,渐悟了造成了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目标 与内容的僵化,教学只停留在字意的层面,对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反复操练,却忽视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忽视了灵动曼妙的精华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二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教学过程 和教学方法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将教学活动变成一种格式化的东西。

那么如何走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暗胡同”呢?对我启示最大的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创设动态的课堂。叶澜教授的一段话是对它最好的诠释:"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对构建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实实在在的思考和实践,成了我近两年执着追求的方向。现将不成熟的一家之言拿出来,如能引发大家探讨和争鸣的兴趣,是我最大的愿望。

二、对“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基本内涵的思考

 何谓“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它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呢?

“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是开放而有活力,充满着生命的灵动气息,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在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教学过程 的呈现是动态的。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螺旋上升的。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追求意外的精彩。

2、教学中师生的状态是动态的。“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和情感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中洋溢着勃勃的生命气息。

3、教学资源是动态鲜活的。动态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因为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开发与创造,而变得异常丰富:有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的教材中能促成学生动态思考的有效资源;有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发的跨学科资源……

三、 “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构建有效策略的研究和尝试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古代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卷,所展示的思想情怀,对初学文言文的中学生来说,往往难以体会,要引领学生在课堂中穿越千年时空,使教学过程 充满动态,就必须采用有效的策略,在此方面尝试与实践如下:

(一) 动态弹性预设策略 

现在大多数教学设计的内容过于细致,细致到流程的亦步亦趋,细致到教学的每一句话。乍一看特别能体现老师的“功底”。然而,在动态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各个环节设定的天衣无缝,是绝对不可取的。那么动态生成的课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1、目标分类灵活设计。为加强课堂教学过程 的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成功学习的愉快体验。不仅预设时要考虑知识分类,学生分层,还应预想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够不着目标或轻而易举达标时,怎样对目标进行调整、删除、增加。

2、过程单线变为弹性设计。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对预案提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更为教师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的创造成为可能。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的学生真实的不同的学习起点,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并思考解决的方法。预设方案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

3、问题设计封闭型变为开放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动态教学的前提。德彼诺曾指出:“学校课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性,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需的已知信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有关信息。”改革文言文课堂教学,首先要优化问题的设计,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许多情况下课堂上最好只给讨论的话题,不在于引导学生得出自己所希望听到的答案,而在于答案的丰富多彩。

(二) 多元活动策略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位学生的智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个体发展方向是多元的,因此,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的形成,应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能用智能强项进行有效学习。

1、在多元活动中师生共创和体验生动的情境

编入语文课本的大量文质兼美的文言文,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凝聚。蕴含的是我们前人异彩纷呈的情感汪洋大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重视“情境”在教学中作用。这里所指的“情境”并不是一般化的教学环境,而是植根于教材与生活,,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创造的富有教育内涵与美感、情趣的活动空间。

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颇多,有语言描述法、书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情境等。但以往教学中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往往是被动引入的,虽有时也会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而 “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所要求的情境,它无论从创设到体验都应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希望从学生心理角度达到“惊涛拍岸,堆起千堆雪”的效果。故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全体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在众多的方法中,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为课文配插图、选背景音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景、物、人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学会鉴赏美,练习表达美,从而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设计举例】(人教版八(下)《与朱元思书》)

 课前布置以合作组为单位自读课文,要求用本组喜欢的方式引导大家进入课文欣赏。(可绘画,可配乐,可做多媒体课件,……)课上就以学生成果展示来导入  课文的学习,在评价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

析:此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参与课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时,不要过多束缚与苛求,以鼓励作品中洋溢的个性为主,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取乐趣。

2、在多元活动中引领学生体悟课文丰厚内蕴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文言文教学更要放开手脚,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能以枯燥的说教来抹杀同学们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应以活动为载体,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体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中,体验、感悟、理解课文。

【活动设计举例1】(人教版八(上)《三峡》)

本文教学我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读法,引导学生不断感受美、发现美。

模仿读:读出节奏--自由读:读出个性--挑战读:读出情感--合作读:读出氛围--配乐读:读出韵味--解剖读:读出内涵

析: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先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逐步深入的。此活动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朗读的功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感悟美的韵律和内涵。

【活动设计举例2】(人教版八(上)《桃花源记》)

在教学《桃花源记》过程中,组织学生探讨文章主旨时设计辩论活动。师问:"东晋时代,桃花源这么美和神异和地方真的存在吗?请大家想一想,然后正反方开始自由辩论。"

析:此活动的设计在于激活学生思维,通过辩论感悟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以多元活动求知识拓展

文言文动态教学,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由课堂外延至生活。使课文的一个知识点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引子,成为另一个知识动态构成的起点。故在教学中应着力设计设计此类探究活动。

【活动设计举例1】(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领悟主旨后)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讲一讲跟课文主题相似的故事。

析:这一活动的设计搭起了课内与课外、阅读与生活的桥梁,自然地渗透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活动设计举例2】(人教版八(下)《小石潭记》)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语句含义的基础上,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活动:为小石潭设计景点,并依照文中描述,加上大胆合理的想像,为这些景点写“导游词”,作景点说明。

析:此活动的设计巧妙之处,使枯燥转化为乐趣,把古老的文本和现代的事件巧妙融合在一起,

(三)教师动态引领策略

“文言文动态课堂”中教师引领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能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动态生成和发展。进行精心的整合、开发,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1、顺势引领探究   教师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探索。

学习《岳阳楼记》, 可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生发开去,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正直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世界,与屈原、杜子美和陆游等高贵灵魂对话,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精神的洗礼。

2、及时引领提炼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及时引领学生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信息,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如让学生当众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方法以及经验和体会,然后再让全体同学也亲身经历一番他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

(四)交互动态评价策略

“文言文动态课堂”评价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故"文言文动态课堂"中的评价在动态的教学过程 中也呈现出交互动态特征:

1、可以让学生自评,也可以展开激烈的他评。学会为他人鼓掌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勇敢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则体现了更新的内在品质。

2、可以是师生之间自发性的、经常性的、互为评价主体的形成性评价。

3、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个体采用各种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亦可以是教师从互动的序、效方面对合作小组的评价。

交互动态评价策略策略的运用应着眼于发展,有利于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与激励,还应有利于使学生及时得到矫正性的指导或自我矫正的时间,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持久保持,更应有利于主体在相互沟通、协商和交流中增进了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

总而言之,关于“文言文教学动态课堂”的实践尚不充分,理论思考还不成熟,甚至可能存在着很多“硬伤”。尚需求教专家,需要不断思考与尝试,而最终的目标是:文言文课堂如春天田野般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教育研究》1997第9期

2、《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3、《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郭慧《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

4、《文言文是"作品",而不是"语言材料"》陈小英《语文学习》2003年第4期)

5、《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与教学设计》    陈秀玲《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12期

     

  

 

 

 

 

 

 

                                  

    更多精彩文章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
    • 评王莲芬老师《月亮上的足迹》课堂教学
    • 走近新课标,走进新课堂
    • 让遭遇“意外”的课堂也精彩
    • 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 放开手中的线——注重技巧 创新课堂
    • 课堂教学重在感受文本语言
    •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