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
来源:好好学习发布时间:2012-08-31
议论文的写作是高中的训练重点,下面是一次课堂写作训练的题目。
(1)根据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见解。题目可以定为:“扫一屋”与“扫天下?”(也可另拟题目)
陈藩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引起了后人很多议论,大多论者认为,薛勤的批评是对的。
(2)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试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②知足常乐
A、知足方能常乐 B、常乐者不知足
下面结合此次训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谈一谈议论文的写作。
一、应该怎样在开头提出论点
论点的提出应该是鲜明正确的,在开头提出论点还应该注意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中的有用信息集中在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容即属于离题太远。
例二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二、论据的积累和选择
论据的运用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的,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还必须学会恰当地选择。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一.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反动的封建统治。事后执政者曾将路易十六的儿子关起来,让他时时处处生活在最污浊的环境里,仅与社会最低贱、下流的人打交道,想借此毁灭掉这个孩子。但一段时间后,人们非但没有看到这个孩子有丝毫的龌龊之举,反而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坚定高尚的少年。为什么?这个孩子的话道出了原因“我本就是做国王的人!”。
这个材料用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是比较恰当的。
例二.以前有一个富翁,他的钱多得足以和国王媲美。他住在一个有美丽花园的大庄园里,但他总觉得不满足,成天闷闷不乐的。一天他在庄园的门口遇到了一个乞丐,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衣不遮体,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但是令富翁吃惊的是,乞丐总是挂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富翁问他:“你都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乞丐答道:“您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啊,上帝让我看到了这么漂亮的蓝天,我很满足,怎么能不高兴呢?”富翁顿悟。
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论证“知足常乐”的论据。
例三.一个著名的投资家,一直成功的他在一笔小生意上却亏得几乎血本无存。周围的人都很关心他,怕他会因为这次失败而想不开。一个朋友来看他,说:“别伤心了,虽然你亏得只剩几十万元了……;”没想到他笑着打断了朋友:“怎么叫‘只剩’啊,我不还有几十万元呢吗!而且我还赚了很多无价的经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