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水,何以知深浅?江苏阅卷老师写高考作文(2)
来源:优秀作文发布时间:2012-11-23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教师除了专业论文之外,还应当能自由运用各种文体写作。不久前看到护士们抗击非典的《护士日记》,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师应当比一般人更热爱写作。写作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旧时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下笔能文”,如果今天连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祖国语文教育就很难发展了。
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经颁布,新的课程改革即将开始,中学语文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我们倡议阅卷教师“下水”,对倡导新型高效的作文教学,更新观念,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我们并不认为教师“下水作文”是什么“挑战”,或许这仅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是我们考虑了好几年,而现在时机成熟了。版面编辑刘梅责任校对程旭光
呼唤“真”情
作者:单永军
情与理,是否也是个斯芬克斯之谜?“大义灭亲”、“法不容情”、“零度情感”……一个个故事,一页页历史,见证着理性的崇高,情感的萎瘠。似乎放逐了情感,就能赢得法律的公正,科学的公允、世间的公平。事实果真如此吗?
问世间“情”为何物?“生死相许”是不渝的爱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孔老夫子讲“仁者爱人”;释家“普渡众生”、“慈悲为怀”;还有庄子的“与物为春”……“情”是生命之“真”,是爱、仁慈、悲悯……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维系的丝钱,是生命源头的汩汩清泉。
看世间渺渺人生:“智子疑邻”是情感的偏私,人与他人的情感丝线骤然断裂;城市的铁门隔离了风景如画的自然世界,也隔离了朴素的乡村情感;欲望的旗帜肆意飘浮,心灵的世界填满了金钱、虚名……驱逐了“真”情;是谁在风中哭泣?是情感遮蔽了认知?还是蠢动的物欲萎缩了认知?!于是乎,我们为9·11事件而欢呼;于是乎,我们痴迷于嵇康从容鸣奏《广陵散》的意境,独不见刑场前的血腥;嘲笑阿Q而独不见自身心灵的丑陋;我们痴迷于美学的暴力,但却不知这是暴力的美学……我们失却了“同情”——那种生命与生命相通的情感,又何以产生共鸣之音,又何以产生心灵深处的认知呢?广岛上空的原子弹何止是日本人的创伤,也是人类世界每个生命的创伤。“一沙一王国,一沙一世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没有“与物为春”的“真”情之亲,何以窥见“沙”的深邃,何以理解“花”的眼泪。
我们呼唤“真”情。
诚然,科学需要理性。但试想,如果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爱因斯坦何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晚清学者王国维、章太炎等更视学术为生命。诚然,法律排斥情感,可是,剥掉一己之私之后,我们从中看到的不正是一颗火热的强烈的责任心,一根根联系着人民的“真”情之线吗?是啊,冰冷的认知更需要情感的温床。故而,我们呼唤“真”情。让她牵引着我们走向认知的深处。
“敝帚自珍”和“大义灭亲”
作者:葛金华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无法想象的变化,但是,面对同样的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倒是一如既往。同样道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问题,大概也绝不是我们现代人才面临的问题吧!古人虽然淳朴却也不无智慧,在他们简简单单的语言中,也表达着他们深刻的看法,“敝帚自珍”和“大义灭亲”正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两例。下面就此说说我们自己的理解吧!
“敝帚自珍”:一把破烂的扫帚,何以比那崭新的还要好呢?其实很简单,每天朝夕相处,早上用它扫扫院子,傍晚拄它而立,夕阳西下时和它一起品味难得的安宁;这里少了一点,那里折了一些,自己的扫帚自己一清二楚;你要是拿什么东西来和他换,他会说:“如果不是我每天相依相处的那把,那么,我还是要我的扫帚!”看来确实是这样,感情的因素在这里是多么的重要啊!无奈我们是感情的动物,在一种无法说清的自我保护意识下,我们都倾向于对自己亲近的东西倍加珍爱,信任而又信任!于是就发生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