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儿童的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1-27

分页导航:前言
 这里用[@max($key + 1 , 0)]的意思是让$key+1后和0比较取较大的值显示,目的就是显示$key+1 -->1:前言2:第十讲:儿童的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2)   (一)重视对儿童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的研究

甲:我们强调表象活动在言语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言语的训练。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头脑中的表象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表象的最常用的手段是言语。

不仅如此,表象在人们头脑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活动经常受到言语——主要是内部言语活动的指导、配合和制约。儿童作文,实际上并不是在头脑里先通过表象活动形成一个个表象,然后再寻找一些词句去固定它、表现它,而是在大脑中始终有着表象活动与内部言语两种心理活动的交织。儿童用字遣词造句的变化是同表象变化紧密结合的。

乙: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还表明:儿童头脑中储存的,在作文、说话中要表现的也不全是表象。

由于词、言语的概括作用,过去的经验,有的全部以词的形式保持在记忆的库房里;有的部分以词的形式,部分以表象的形式保持着。以表象保持着的部分是形貌以及种种外部联系;以词语保持着的部分是纲目,是人们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

例如,儿童回忆过去参加的某次活动,可以想起活动中许多人物、场面的种种具体形象,这是以表象形式保持的。儿童从活动中通过思考得到的启发,受到的教育,对活动本质意义的认识,则更多的以词、言语的形式保持在记忆里。

甲:宁老师说的对。儿童进行思考,对思考结果的回忆,把思考的结果明确地传递出去,都是离不开字词的选择和句式的安排,离不开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活动。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儿童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研究,努力掌握其规律。

(二)内部言语的基本特点

乙:外部言语指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研究这两方面的材料比较多。限于时间,今天我们就不做重点讨论了。对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多年来人们重视不够,至今研究的材料仍不很多。袁老师,今天我们就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着重谈谈内部言语吧。

甲:好,那就先说说什么是内部言语。

心理学指出,内部言语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而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同抽象思维、独立思考。自觉行动有更多联系的,粘附着丰富表象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是言语的主体将内心的动机、愿望、思考等心理深层结构的东西转化为心理表层结构(表达性外部言语)时的一种过渡言语形式。

至于内部言语的基本特征,宁老师,您还记得马致远那首著名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乙:记得,起首几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寥寥几个词便生动地勾画了一幅秋风萧瑟、暮色苍茫的“山野行旅图”,内容极为丰富。

甲:对!这几句就很符合内部言语片断性,简略性的基本特点。内部言语使用的词汇不多,语法结构不完整,常常只用片断的语句,省略了句子大量成分,但却能表示一个完整而复杂的含义。

乙:看来,原因在于这个词或片断语句与这个完整而复杂的含义在头脑里保持着牢固的联系。由于这个联系,使一个词,一个短语便代表着整个联系的信息。

甲:是这样的。

(三)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甲: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小学时期,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出声思维阶段。出声思维是以外部有声言语为物质外壳的。初入学的儿童主要通过出声的思考来培养内部言语能力。

在这一阶段,儿童在产生内部言语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的交际功能,又具有内部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功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言语的发展,逐步变为由内部言语来实现。

乙:在这一阶段,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内部言语,教师可以顺应其发展特点,借助于“出声的自言自语”进行训练,作为过渡的手段。

更多精彩文章

  • 第十六讲:让作文题成为儿童作文的诱因
  • 第十二讲:顺应儿童心理培养自改作文能力
  • 第十一讲:儿童自我修改作文心理分析
  • 第十五讲:儿童作文心理与作文命题
  • 第九讲:儿童的言语表达和表象活动
  • 第五讲:儿童确立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活动
  • 第二讲:儿童作文动机的培养
  • 儿童诗--一部浑然天成的童心写真集
  • 第七讲:组织作文材料过程中的儿童心理
  • 第四讲:遵循心理规律 提高儿童作文材料的捕获能力
  • “表格填写式”作文准备
  •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一例
  • 在经历中感受,在开放中生成
  • 抄小学生作文
  •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