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模式研究法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07

所谓模式研究是对地球化学作用和其产物进行模型化、阶段化,以期发现地球化学作用、演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模式研究可以使被研究的问题由定性走向定量、半定量。模式是建立定量研究的基础。模式研究是近年来在地球化学和其他学科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法。现代地球化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之上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实验技术的发展,获得了一大批同位素、微量元素、矿物相变反应资料,为定量解释提供了前提;同位素示踪和和微量元素分配理论的提出,为地球化学开拓了新局面;与地球动力学理论相结合,使地球化学能够从微观现象中去把握整个地壳、地幔和地球的演化;与其他学科类比,找到了信息源综合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使地球化学有可能从地表看到地球深部,从现代看到过去。这些重要的基础使地球化学研究能够从定性逐步迈向定量,也为地球化学的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文献资料浩瀚,不可能全部查阅,即使是任何一个小的分支。
     因此教和学的重点不是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去学习掌握知识的工具、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力。人的大脑如一台计算机,其容量是有限的,需要有相当多的单元来存放分析问题、分析数据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数据。每一个人都应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模式便是人们形成知识网络的最好方法。模式研究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物理构思;二是进行数学分析。具体说来,建立定量地球化学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确定体系 体系包括两种概念。一是指你要进行研究的体系,可将它合理地分成若干部分。如要研究一个岩浆过程,可考虑分成岩浆房、围岩、岩浆源。如要研究地壳上地幔演化,就可粗略地考虑分成地壳、上地幔、原始地幔,或者更细致地把地壳分成上、下地壳, 上地幔也可分成两个部分等。第二种是示踪体系,也就是记录上面要研究体系变化的示踪物质。它可以通过某一种手段检测出来,如同位素体系、微量元素体系等。研究体系的变化引起示踪体系相应发生变化,带上烙印,但示踪体系的变化又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如岩浆过程引起体系中放射性母子体元素比值的变化,但子体同位素组成变化有其自己的规律。地球化学模式研究目的就是应用后者揭示前者。
     2)信息源和反射信息 要建立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必需找到信息源和反射信息(或信息)。反射信息比较明确,它就是地质体系中现在观察到的岩石、矿物、元素、同位素的有关数据,是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留下的信息。而信息源不是显而易见的,要进行挑选,信息源的确定必需要有一定的思考与技巧。很多学科常常要借助于信息和信息源相比较的方法。如地球物理应用地震波作为信息源去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核物理中用一定的源,如X射线、中子、各种粒子去轰击研究的靶,然后记录从靶中反射出来的信息。要分析一个电路的工作状态,需先输入一个电信号,然后测量输出端的各种电学参数。这些物理学的方法中信息源是很清楚的,从信息源到反射信息的过程时间也很短,一般在小时,分、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小。再如要测定一个大水库水体的质量,可以加入放射性强度为a0,质量为m的示踪剂,如22Na。混合后测定水的放射性强度为a,由于时间短,可以不考虑放射性衰变,则水体的质量 M=m·a0/a。如果水体是流动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一些,通过校正计算,还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所谈,都是利用人工信息源的办法。但是如果研究的对象是整个海洋,要了解海洋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过程,那就不可能借助人工加入信息源的办法,只有靠天然信息源。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类天然信息源,如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并不断地进入海洋的14C,39Ar等放射性核素。通过测定海洋中不同部位的14C和39Ar强度,并运用一定的模式(如箱状模式)分析,就能了解海洋过程。地质过程由于时间长达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不能应用人工信息源,而且干扰因素很多,尤其像地壳地幔体系的研究,情况就更复杂了。但仍可以设法找出合适的信息源。如在Nd,Sr同位素示踪研究中,常用测量值与原始地幔值的相对偏差ε值来表示其特征,它更能反映岩浆在地壳地幔的演化意义,原始地幔值就是一种信息源。应用信息与信息源比较研究方法的优越性,还可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看出。60年代之前,利用稀土元素作图,不能很好地解释地质过程。然而应用了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这一简单数字处理后来作图,就能说明很多的地质现象。因为我们把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含量作为地球物质稀土演化的起点。这样,相互之间就容易进行对比,发现问题。
     3)制约 制约也同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条件制约和推论制约。在作模式推论之前必须要知道某些或一系列的条件制约。所谓条件,就是已知条件,或初始条件,或中间条件。它是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新的实验资料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果而得出的。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已知条件常常是一种可能性或一个大致的范围,或上、下限,这些便构成了条件制约。如要研究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观察到的信息是地表热流,信息源是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热能,条件制约是放射性元素在地球各层圈中的分布状况,重要层圈界面的高温高压实验资料和地球物理证据。如岩石圈、软流圈界面在1200—1300℃,670km界面处出现方镁石的相转变温度在 1960℃左右等。推论制约是根据一定的演化模式与前提条件所推断的地球化学制约。

更多精彩文章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 化学的动力学结构模式
  • 化学的逻辑结构模式
  • 化学发展的结构模式
  • “复式”化学革命模式
  • “陀螺型”化学发展模式
  • 地球内部岩浆过程地球化学
  •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示踪
  • 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行星和行星间物质的化学成分
  • 化学活动方式的社会化
  • 精细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 为科学而献身
  • 经典地球化学的三个代表人物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