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与“序数”的教学反思

来源: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12-07-23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理解这一些并不难,但真正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却不是一件易事。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  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 数学是什么?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