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09-20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例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更多精彩文章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 数学中的逆向思维
    • 透析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
    •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好数学
    •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