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也倾听我的声音吧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09-29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 在学生“节外生枝”的同时, 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办法,或许能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但假设我们能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将“意外”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就能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几天前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法》一课时,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在教学中,我按照课前预设的方案创设情境,学生了解熟悉的情境之后轻松地列出了算式14×12,然后进行算法多样化探究。他们结合以前的知识顺利得出了四种计算方法,与我课前的预设基本一致,我也暗自庆幸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在逐步上升。
     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一下子进入我的视线,他的手举得老高,声音不大,但坚定有力: “老师,您也倾听我的声音吧!”
      稍微一愣,心想他还会想出其它的方法吗?搞不好又是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者重复他人的方法,为了不打乱教学流程和岔开同学们的思路,决定制止他的发言。可他不容置疑的眼神让我于心不忍,就听一下吧!
    他十分自信地说道:只要把两个因数的个位相乘结果的最后一位写在个位上(如果满十就写到十位上),十位相乘结果的最后一位写在百位上(如果满十就写到千位上),如果十位没有就写上0,就是108。然后把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相乘,把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相乘,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的末位写在十位上(如果满十就写到百位上),这样就是十位上写6,上下相加答案就是168。
     他的回答一气呵成,不仅条理清楚,而且相当流畅,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话让同学们一个个歪着头,皱着眉头好象都理解不了,然而听了他的回答,我十分激动,因为不仅表述得正确,而且思维也很独特。
     我请这位同学上前给大家讲解过程,他边解释边写出了一个竖式:
        14
     × 12
         8(2 × 4)
       100(10× 10)
        40(4 ×10)
        20(2 × 10)
       168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其它的算式吗?”“当然没问题。”于是我和同学们又一起试算了34× 46;56× 24等算式,居然这种方法都适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都纷纷计算着自编的各种算式。
这节课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庆幸自己在教学中没有越俎代庖,妄下定论,而是机智地抓住了这一契机,把“意外”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严加斥责、步步紧逼,直至课堂只有一种声音。因为学生无奈的附和,意味着服从,意味着不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意味着他们必须遵从教师的意见、揣摩教师的用意,猜测教师的想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难超越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观的实现。
     独特的见解总是在主体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当课堂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应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孩子的学习氛围,满腔热情地听取孩子们的不同意见,要善待他们的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想法,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那些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创新之花。

    更多精彩文章

    • 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
    • “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
    • 做快乐老师
    •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 老师,你真的给我这个机会
    • 教师也应该学会倾听
    • 把黑板让给学生----听薛老师课之感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