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负数加减法》教学的反思

来源:酷爱学习发布时间:2012-10-07

以往,在讲授正负数加减法时,我使用的教法是,“不走套路,直奔主题”。教材上,正负数加减法工安排了6个例题,显得比较繁琐,而按我的教法,只要一节课,即可借助图示讲清正负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概括出三个步骤八字法则。完成教学任务。
其三个步骤是:①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 将加法中的“+”号省略;
              ③ 计算
八字法则是:“同号相加,异号相抵”。
举例如下:
① (-36)-(+15)      ② (-36)+(+15)     ③ -36+15
题①共三个步骤                 题②共两个步骤                题③共一个步骤
(-36)-(+15)         (-36)+(+15)             -36+15
=(-36)+(-15)        =-36+15                        = -21
=-36-15                            =-21
= -41
    按照上述方法,最多三个课时,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这个学期,考虑到我即将退休,可能要将所带班级移交给其他教师。为便于其他教师的衔接,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结果的感觉是,绕了一个圈子,最终还是按我的那一套教会了学生。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有些本来就很直观的东西,一定要抽象出来,似乎没那个必要。作为教材,必须讲清算理,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实际操作中,应该可以有一些突破,有一些创新。实践给我的经验是,我教学正负数加减法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懂,比较容易掌握的。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猜想、操作、反思―――“互相垂直”教学案例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