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活动体现数学味

来源:学友上传发布时间:2013-10-03

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事实上,在全市教师集体备课时教研员也确实是建议我们可以让美术老师来上这节课。可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来。 
  按《教师指导用书》上所说,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层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再一次观察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是比较容易办到的。那么更高层次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何来体现呢?通过自己的几次实践发现,教材上“平移”和“旋转”的四个小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画的半个小人与纸的折痕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若画的方向弄错了,那么就无法得到预期的图形。但是这较高层次的推理知识只能作为一种剪纸技巧直接传授给学生。因为,作为成人来说要发现这一点也是有难度的,更何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如此一来,岂不是真的成了美术课? 
  

    更多精彩文章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
    •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 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
    • 数学是什么?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
    • 充满阳光的数学课堂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