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学会欣赏---一节数学课引发的教学反思

来源:教学辅导发布时间:2013-11-14

如何评价一个人,立场不同,观念不同,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就像发生在我课堂上的一个真实的小片断 : 

“郭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上数学课时,我突然发现坐在第一排的郭志正在走神,没有认真听讲,所以我想借此问题给他来一个下马威。 

郭志果然十分胆怯地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 350+195+105+850应该是----350+195+105+850 

=(350+850)+(105+195) 

=1200+300 

=1500 

“嗯?同学们,我刚才问的是这个问题吗?你们想不想对他说点什么?”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想借其他同学之口,对他的这种不听讲的行为进行斥责,使他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正如我所预料的,有人站了起来 ---- 

陈月: “不是这道题,老师要我们解答的应该是26+(89+74),他上课一定是走神了,他没有认真听讲。” 

纪威: “老师,他太不守规矩了。” 

…… 

果然我的方法奏效了,郭志的头埋得更低了。 

“老师,我觉得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他。”张耀文的一句话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使课堂更加不平静。 

我以为听错了,于是又问道: “你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张耀文: “他是没有专心听讲,应该受到批评。但是由于他的误打误撞反而使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所以我们都应该感谢他。” 

霎那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很狭隘,作为一名孩子所敬仰的老师,我竟然没有学会去包容别人,孩子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是啊,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手段去刺痛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为什么我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处理这件事呢? 

平静了一下心绪,我适时说道:“张耀文,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老师真的很佩服你。” 

因为有了张耀文的启示,有了我的宽容和鼓励,学生们开始各抒己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刘昊:“老师,他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挺有创造力。” 

于泽川: “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讲,不论他多有创造力,不专心听讲,答非所问就是不对的”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 

…… 

我一直没有发言,因为孩子的话是最真诚的,直到他们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我才真诚地向郭志说:“其实你真的很聪明,我们刚才只学习了把加法结合律运用到三个数相加的计算当中,而你却能发现四个数相加也可以运用这一规律,这说明你真的很有创造性,可是认真的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否则不论你多有创造性,多么的聪明都是无济于事的!”一番话后,我发现他已从尴尬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悔过和承诺……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张耀文的发言似一缕春风,暖人心田。而庆幸的是,我也捕捉到了这次难能可贵的教育时机 ----“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老师真的很佩服你”,因为我的点拨,扭转了学生们的观念,评价的功能也由“批评”转化为“欣赏和激励”。学生态度的这种转化,饱含了课堂上的平等、尊重、信任和友善,而这发自内心的宽容和欣赏,不正是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综合呈现吗?当学生被老师原谅,被同学欣赏时,那欣喜、宽慰的神情是多么地令人感动。而这节课也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充满宽容和欣赏的课堂是饱含人文关怀的课堂,是使师生享受教育幸福的课堂。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交流、争辩的舞台,为他们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更多精彩文章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 充满阳光的数学课堂
    • 200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教学反思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 《年月日》教学反思
    •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