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生机勃勃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10-18

若干年来,不少教师习惯按既定的路子进行作文教学,怎样立意、开头、破题,如何组织、选用材料,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有板有眼,还让学生严格地按照这一程式写作,一篇篇众口一词、拿腔作调的文章就这样被如法炮制出来。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尽,棱角磨平,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此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读的书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对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没了灵气和活力,仿佛褪尽了华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样才能还作文以勃勃的生机呢?

一、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思维

创新作文和新概念作文都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脱不了这个理。从生活中来,写真实的生活,这样文章才不空洞、不干涩。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认真过好每一天,注意身边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的事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的写作才会有生命的脉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从另一个方面来丰富人的生活,它填补了因为时间、地域等限制给人造成的生活空白,因而与写作密不可分。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精读、略读,培养学生读名著的习惯。

三、革新作文评价观念

教师中有过这样一种观念:作文永远得不了一百分,但也不至于不及格。这实际上是教师对作文评价尺度的认识模糊。应该说,作文能够得一百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尽善尽美、完美无暇,而是说明写到这个层次,已经符合这个阶段所定尺度的最高要求;作文不及格,这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乏善可陈、一无是处,而是说明它还达不到这个阶段的最低要求。因此,只有明确了尺度,学生才会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作文。至于具体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唯细唯全,过细那是吹毛求疵,过全则会劳心费神,只需抓住一点,切中要害,或鼓励赞誉,或指明不足。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写评语时字要工整,一个标点都不能马虎,更不能出现错别字。因为教师的的示范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更多精彩文章

    • 利用电教媒体 激活作文教学
    •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 发掘、索取、示范——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 作文教学设计的系列化和课型的多样化
    • 导演说戏给我的启示——略谈作文教学中的“行为引导”
    • 新课改下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 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 浅谈作文教学的评语艺术
    • 感悟: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 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