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11-29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作者认为,语文教学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作文和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时代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正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火的发明;医药的发明、工具创造等等,没有创新发明,人类就不可能发展。21世纪是人才经济、竞争的世纪,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就从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两方面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和看法。
一、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史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同人的思维、感情、交际密不可分,一个人离开语文也不成其为人,这就决定了真正的语文训练必然是思维、情感、人格、审美等的训练。所以说,语文教学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作文,作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创造性劳动,通过训练培养创造能力,是其本身就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是更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大胆创新。
当然,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最重要的事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我认为一下几点,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鲁迅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害怕,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缺乏题材,无从下笔。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切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物可写。让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物化,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我给学生一个话题作文,以“校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作文,我先让同学们讨论哪些是校园生活,因为这个话题和同学们很贴近,所以大家就叽叽喳喳说开了,有的说篮球场上的生活,有的说足球场上的、有的说宿舍等等。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大家讨论的性质很高,就此我鼓励大家的思路,然后让他们去观察他们所说的校园生活,结果同学们都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作文作业 。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地,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发现和发掘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要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使文章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4、形式多样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单调的作文教学时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的,要达到思维的多样性和广阔性,除了正常的课堂作文辅导训练形式之外,应对学生辅之于一些有效的形式。如: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口头作文常常分散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我常常采用的形式时课前3分钟的演讲式描述,演讲完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小结,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演讲或描述中发挥了主题性的作用,参与评价的学生也体现了主题参与的精神,也从中得到多角度、多向性的写作材料的积累,有创造性的作文也就由这里产生。
5、给学生更自由的写作空间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优化可说,有所创新。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不应该用一定的模式强加于学生,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让他们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从而才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来
6、作文评价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式,不要过分地吹毛求疵,应尽量找出学生作文中地闪光点,给予鼓励,对学生作文地评价也不能僵化,不要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地写作,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学生自我意识,更不能培养灵活、开阔、独立自主地思维能力,也就谈不上创新。
所以在作物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作个有心人,一定能成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地条件,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式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地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品质中地核心因素。马克思说:“科学地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
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的,它包含了发展寓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条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人在阅读教学中,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引进教法,创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创造的欲望和志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大都言于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师也应该工妙地把他们引向实际,而不是轻易否定,一棍子打死,甚至嘲笑、讥讽,是学生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注意,只要新颖,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在学校开展“征文活动”、“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条件开设计算机课程,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蚊子资料,浏览文学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其次,培养学生的新领域,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个方面的改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必然产生新的观念,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比如,让学生讨论“怎样看待网络游戏?”组织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示讨论,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每学期适当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看电影、电视、联欢晚会等。还可以更新方式,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且此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人曾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必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地实在因素。”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地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实际授课中从多中途径入手,采用多种方法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地想象力。比如,在学习方法地指导上,让学生在读一本书或上新课前,先详看书上地目录和各章节地标题,在对该书各部分的内容及其逻辑层次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力,尽量联想与读书内容有关地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可以结合课文所讲问题即使进行发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比如:《故乡》中,宏儿和水生二十年以后的友谊是否如“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命运如何?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鉴赏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极大地激活其思维,开启其灵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元书。”创造性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教学设疑是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之间交流、展开思维常用的途径,通过质疑问题,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就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著名教
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求证。
纵观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性人才越发显得重要,创造性人才从何而来,就需要从教育中培养出来。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创造力的源泉来自于创造性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与工作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锻炼,为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书目:
《跨世纪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变》 谈松华 《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 红 编著 广西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时代的挑战与教育的选择》 余 瑾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