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应该尊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5-01-04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感知,被动的接受,而须学生自己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以完成的。即数学概念的习得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才能真正完成,概念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特别是对于这节数列极限课,学生对它的理解历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更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数学现实”,在这节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中,以庄子的一句话引入,让学生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把它“数学化”为一个数列,通过学生观察这个数列的特点引出数列的极限,然后让学生再观察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列,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学生明白不同的趋近方式,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象,从而归结出数列的感性的描述性定义,接着用这个定义分析几个数列极限问题,在这几个数列的极限的分析中,在学生发生错误和矛盾的地方加以引导,引出数列极限的更高一级的量化定义,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表象到规定,从规定到新的表象,从新表象引出更高一级的规定,它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一个螺旋渐进的过 程。

    更多精彩文章

    • 六、研究儿童认知的阶段性特点,确切地把握各段内容的具体要求
    •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与反思
    • 观察、猜测、推理、验证──《找规律》案例设计
    •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
    •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 《找规律》单元教学反思
    •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 当学生在问题面前卡壳时
    • 二次函数复习课案例及反思
    • 《在欢乐的节日里》课后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xuebag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