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1-07
一、教学内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进行实践性复习。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四、教学用具大米、鸡蛋、金属块、橡皮泥、水及各种形状的容器等。五、教学过程(见下表)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六、教学分析(一)“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合作交流中建立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并根据教学内容和阶段学习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混合编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在教师宣布了实验任务后组员们便积极行动起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实践交流后,全班开始交流研究成果。有的组员说:“我们组测量了这只鸡蛋的体积。把这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就会上升一段,上升的这部分水的容积就是这只鸡蛋的体积。”有的组员说:“我们组测量了这袋大米的体积,把这袋大米完全倒入这个长方体的容器中,我们只要测量出含有大米的这部分长方体容器的容积,就等于算出了这袋大米的体积。”有的组员说:“我们组测量了这块‘U’字形金属块的体积。我们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先把橡皮泥捏成了和这个金属块外形一样的物体,然后再将这块橡皮泥改捏成我们曾经学过的某个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那么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也就等于知道了这块金属的体积。”用上述多种方法将这些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数学合作交流应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学生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开放,从教学角度讲,意味着鼓励学生对数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节数学活动课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训练题:请测量并计算出下面物体(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的体积。刚刚拿到题时,学生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入手,但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动手拼割操作,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尤其出乎我意料的竟是一题多解。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这样的不规则的物体拼在一起,使它转化成一个圆柱体,那么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圆柱体体积的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沿着这个不规则物体底面圆的直径垂直将其分割开,再将这两部分拼合成一个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圆柱,那么这个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圆柱的体积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平行于底面圆将其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圆柱体,另一部分则仍是一个不规则的圆柱体,这个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就是与它本身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一半,最后我们可将第一部分那个标准圆柱体体积和这个不规则圆柱体体积加在一起。”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开放性训练题中可能隐含的规律。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